2020年关于三农的政策(中央一号文件下发 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央三农政策是哪三农
法律分析:三农,指农村、农业和农民。所谓"三农"问题,就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研究三农问题目的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实际上,这是一个居住地域、从事行业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法律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第八条 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一)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制度保障。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的农村工作机制,制定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责任的实施细则,严格督查考核。加强乡村振兴统计监测工作。2019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要结合本地实际,出台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绩考核意见,并加强考核结果应用。各地区各部门要抓紧梳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强化工作举措,确保2020年圆满完成各项任务。
(二)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把落实“四个优先”的要求作为做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同政绩考核联系到一起,层层落实责任。优先考虑“三农”干部配备,把优秀干部充实到“三农”战线,把精锐力量充实到基层一线,注重选拔熟悉“三农”工作的干部充实地方各级党政班子。优先满足“三农”发展要素配置,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优先保障“三农”资金投入,坚持把农业农村作为财政优先保障领域和金融优先服务领域,公共财政更大力度向“三农”倾斜,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支持乡村振兴。地方政府债券资金要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支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优先安排农村公共服务,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完善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顶层设计,抓紧研究出台指导意见和具体实施办法。
(三)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建立“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培养、配备、管理、使用机制,落实关爱激励政策。引导教育“三农”干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倡导求真务实精神,密切与群众联系,加深对农民感情。坚决纠正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清理规范各类检查评比、考核督导事项,切实解决基层疲于迎评迎检问题,让基层干部把精力集中到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上来。把乡村人才纳入各级人才培养计划予以重点支持。建立县域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和乡村人才定向委托培养制度,探索通过岗编适度分离、在岗学历教育、创新职称评定等多种方式,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给予表彰和奖励。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大力发展面向乡村需求的职业教育,加强高等学校涉农专业建设。抓紧出台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三农”工作队伍的政策意见。
(四)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加强制度建设、政策激励、教育引导,把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发挥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通过民办公助、筹资筹劳、以奖代补、以工代赈等形式,引导和支持村集体和农民自主组织实施或参与直接受益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筹资筹劳使用监管,防止增加农民负担。出台村庄建设项目简易审批办法,规范和缩小招投标适用范围,让农民更多参与并从中获益。
中央一号文件下发 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必须持续加力,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每经记者张蕊每经编辑陈旭
2月5日,新华社受权发布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并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工作的意见。
文件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党中央认为,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
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整体来看,今年一号文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要做好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的衔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可以让农民摆脱绝对贫困,使农村站在新起点上,也使乡村振兴能够全面迈入下一阶段。
脱贫必须攻克最后的两大堡垒
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放在了首要位置,要求全面完成脱贫任务。那么脱贫攻坚还有哪些堡垒要攻克?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就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答记者问时表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韩长赋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全党全社会总动员。截至2019年底,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500多万,平均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770个贫困县已经或拟摘帽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还有一些最后的堡垒必须攻克。”韩长赋说,这些堡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深度贫困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条件薄弱、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不足,是多年想啃没啃下来的硬骨头。必须集中力量进行强力帮扶,确保如期脱贫。
另一个是特殊贫困群体,也就是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体,对这类缺乏劳动能力的群体,要通过统筹各类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在杨建国看来,接续推进脱贫减贫工作是今年一号文件的一大新亮点。脱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成为衔接期工作一个新的重点方向。
补上“三农”领域八大短板
文件明确列出了全面小康“三农”领域需要补上的突出短板,包括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等八方面。
此外,文件还指出,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其中包括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办好农村“双创”基地。
与此同时,要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有效开发农村市场,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等。
杨建国表示,文件继续强调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性,强调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并且进一步强化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载体平台等作用,重视农村电商等数字乡村建设对衔接期的意义。
“这些内容其实都指向了一点: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期,乡村产业工作的核心主题,正在由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换。”他说,对于地方而言,谁能更快更精准地探索出可持续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谁就能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历史性的衔接期,获得先发优势。
今年的农业补贴还有吗?一
不少农民还有这样的疑问,取消农业户口,那么农民可以得到补偿吗?下面我们具体看下:1)户口性质并不影响农民的土地权益
按照我国最新的户籍政策中,国家明确指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以及农民分得益物权这是农民作为村集体内部成员应当享受到的合法权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要求农民退出。更不能以此为理由逼迫农民进城落户,由此可以看出,即使是户口性质发生了改变,农民的土地权益并不会受到影响。
2)户口性质并不影响农民享受国家补贴
农民户口性质的改变并不影响农民领取农业补贴,享受各项惠农政策,除此之外,户口性质改变后,农民还可以享受到和城镇居民一样的教育,物质,医疗条件。
3)户口性质的改变会适当予以补偿
按照目前数据82.9%的农民对于户籍改革的政策并不了解,65.3%的农民并不清楚进城落户的条件,其中有60%的农民不愿意进城落户,相比较城市的公共设施和基础医疗教育医保养老政策相比,农民朋友所能享受到了这些社会保障资源处于劣势,因此要鼓励农民进城生活,势必要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来攻克“户籍改革”的难关。
未来农民的土地将会归谁暂时还不好说,但就从当前的政策看,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短缺,加上现有的土地改革和户籍改革,农民分地的希望渺茫,农民的土地使用权限将会受限,如果不按照要求合法使用,那么这些土地资源只会逐渐被收归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