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三农一号文件全文(如何贯彻落实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说了啥
摘自中国经济网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这是自2004年起连续第十四年发布的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是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大背景下,针对近年来“三农”问题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就2017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农村改革、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战略部署,凸显了党中央对我国“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
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经济增速的换挡必然要求结构的优化和动能的转换,而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则顺应了这方面的要求。虽然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内容的“三去一降一补”主要针对的是工业领域,但如果农业领域的改革发展跟不上经济新常态下结构优化和动能转换的要求,势必形成国民经济中的短板。因此,农业领域也同样面临着结构优化和动能转换的要求,其解决之道,正如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指出的,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近些年,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键唤,但也面临不少问题,例如,农产品供求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这些问题,其背后反映的是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在这种情形下,倘若继续沿用解决总量不足的需求侧刺激的惯常做法,无异于抓错药方难除病根。鉴于当前农业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结构性矛盾,因此,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必须顺应新形势新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调整工作重心,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
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可以看出,加快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始终是以“三农”问题为导向,主线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落脚点则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
与国外相比,总体上,我国农产品生产是数量有余而质量不足,导致竞争力不足。与此同时,一些真正的需求却得不到有效的满足。这种供需之间的矛盾,就需要从供给侧入手,注重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效益,以不断优化的农业生产结构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其主要体现在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产业体系三大方面。具体而言,在产品产业结构方面,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措施稿知有:统筹调整粮经饲种植结构、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在生产方式方面,措施包括: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等;在产业体系方面,措施包括:大力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产业、推进稿敬凯农村电商发展、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培育宜居宜业特色村镇等。
2016年,扣除价格因素,尽管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2%,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5.6%相比,高出0.6个百分点,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却是2.72。因此,如何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一环。根据中央一号文件,其中,通过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改革财政支农投入机制、加快农村金融创新,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产业体系,大力发展农业、搞活农村经济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办法等,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这意味着,盘活农村土地,发挥资源优势,将为农民带来可观的收入。
加大农村环境治理,修复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农村增绿,中央一号文件对此释放了强烈的信号。这不仅包括了推进农业清洁生产、集中治理农业环境突出问题,也包括了加强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等具体举措。其根本出发点,就是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人与生态的和谐共存的集约型发展方式转变。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必要举措,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总之,坚持以“三农”问题为导向,围绕着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增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既有助于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本身面临的问题,也会为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总态势助上一臂之力。
如何贯彻落实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中共中央 国务院发布2017年1号文件《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中央第14个聚焦“三农”的一号文件,全文约1.3万字,共6个部分33条。包括:优化产品产业结构,着力推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卜拍孙发展能力;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夯实农村共享发展基础;加大农村改革贺判力度,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意见》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一要加强农业科技研发。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和重点,建设国家农业高型链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大实施种业创新、机械化生产、新品种选育、农机装备技术研发。支持地方开展特色优势产业技术研发。二要强化农业科技推广。鼓励地方建立农科教产学研一体化农业技术推广联盟,实施智慧农业工程,推进农业物联网试验示范和农业装备智能化。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打造一批“星创天地”。三要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加快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科技人员兼职取酬等制度规定。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机构。四要提升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水平。建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科技人员创业平台、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基地,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五要开发农村人力资源。重点围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整合各渠道培训资金资源,建立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统筹安排、产业带动的培训机制。
《意见》要求,要推行绿色生产方式,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出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规模实施农业节水工程,加大水肥一体化等农艺节水推广力度。
《意见》强调,要壮大新产业新业态,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推进农村电商发展,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快发展现代食品产业,鼓励食品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加强现代生物和营养强化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