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三农宣传报道(助力“三农”工作宣传 共工日报社收到桦南县大八浪乡人民政府感谢信)
助力“三农”工作宣传 共工日报社收到桦南县大八浪乡人民政府感谢信
共工日报社以行动诠释责任,助力“三农”工作再创佳绩
近日,共工日报社荣幸地收到了桦南县大八浪乡人民政府的感激之情,这份诚挚的感谢信是对我们一年来专注“三农”新闻宣传报道工作的高度认可。
大八浪乡人民政府在信中强调,“三农”工作关乎亿万农民的福祉,是乡村振答梁兴战略的关键支撑。贵媒体在传播政策、报道先进经验、挖掘典型人物等方面发挥了桥梁和纽带的作用,通过及时的信息发布,有力地推动了我乡的工作进展,不仅回应了社会对农村发展的关注,更在多个媒体平台上塑造了我乡的积极形象。
我们深感荣幸,能与大八浪乡人民政府携手共进,共同推进“三农”工作的宣传工作。共工日报社将继续积极投入,深化清判运报道深度,展示乡村的新面貌和新成就,为乡村振兴贡献媒体的力量。
对于未来,大八浪乡人民政府寄予厚望,期待我们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其宣传工作,共同描绘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我们承诺,将以更高的热情和更专业的态度,为大八浪乡的明天书写更多佳话。
这次合作的成功,离不开双方冲源团队的精诚合作和辛勤付出。我们期待在未来更多的合作中,共同推动“三农”工作向前发展,书写更多成功的篇章。
共工日报社,始终以行动践行使命,为乡村发展添砖加瓦。
愿我们的努力,为“三农”工作的繁荣贡献力量,让乡村故事在更多人心中回响。再次感谢大八浪乡人民政府的信任与支持,让我们携手并进,共创美好未来!
注:未经共工日报社有限公司书面许可,任何未经授权的转载或镜像行为都将被视为侵犯版权。以上内容由共工日报社民生频道提供。
聚焦“三农”谋发展的乡村振兴绘新篇
近年来,方城县券桥镇立足镇情实际,发挥自身资源优势,聚焦“三农”谋发展,奋力绘就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聚焦农业,特色产业促增收。走进券桥镇,处处可见一座座新建的大棚和农民劳作忙碌的场景,在三间房村的蔬菜种植基地,村民们正抓住晴好天气,有的忙着采摘成熟的番茄,有的整地、施肥、填土,移栽西瓜苗;在冯洼村的羊肚菌种植基地,一座座温室大棚拔地而起,种植大户看着年内播种的菌种一天天生长,满脸的喜悦油然而生;该闻老庄村的大棚基地,荠荠菜、茼蒿菜青翠欲滴、长势喜人,村民们正忙着采收、分拣、打捆,准备轮作种植丝瓜,这样不但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率,还能更好实现增产增收。近年来,券桥镇在确保粮食安全基础上,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利用土壤肥沃、水源丰富、交通便利等优势,大力发展“大棚经济”,通过不断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技术指导等系列举措,提高土地产出率和经济效益,使“大棚经济”成为农业增效、群众增收的“金钥匙”,为乡村振兴驶入快车道注入“新动能”,共发展如滚咐大棚种植面积1000亩左右,仅此一项,农户亩均增收一万元以上。
聚焦农村,建设宜居宜业家园。因地制宜开展农田林网建设和村庄、通道绿化建设,全面贯彻河长制,坚持“因河制宜、一河一策”,建成投运潘河下游人工湿地6处240亩,对礓石拉河等水量较小的河流及时清理河道垃圾、禁止河道排污、涵养生态水源、营造和谐水生态环境等,逐步打造成为“河畅、水清、岸绿、鱼游、蛙鸣、景美的田园风光。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千村万塘综合整治等“十大行动”。以闲置宅基地整治利用作为突破口,把农村“残垣断壁、废旧房屋”“改头换面”,逐步形成村村有特色、一村一亮点的格局,拆一处、净一处、美一处,整改废旧房屋、闲置宅基地178处,拆除残垣断壁1.5万平方米,规划整修建设游园等“四园”152个。
聚焦农民,培育乡风文明新风尚。渣纯“你看我们新建的文化广场、农家书屋、新时代备腊文明实践站、农民学校,它们就像个文体‘加油站’,我们就是要建好用好这些阵地,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培育乡村文明风尚,提升群众幸福感!”三间房村党支部书记说。乡村振兴,文明先行。券桥镇坚持“内外兼修”,将移风易俗与乡村文明建设结合起来,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为主阵地,积极打造文化墙、建设文化长廊、完善“一约四会”。注重宣传引导,组建移风易俗宣传队,经常性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我们的节日”等文化惠民活动。把移风易俗的各项内容,编成小品、快板,让群众接受新风尚的熏陶;结合文明新风典型培树,评选表彰一批“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五美庭院示范户”等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讲述身边事的方式,发挥典型示范引领效应,提振了乡村振兴内在“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