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农观察网苗红星(【三农观察】第七篇:种子世界,有种就“有种”(中2))
【三农观察】第七篇:种子世界,有种就“有种”(中2)
三、美国种子种业侧记1、美国大豆的“救星”
有一个广泛传播的中国与美国的大豆故事:
美国向中国偷师学艺。美国如何偷走我们的大豆的?远在十八世纪末,美国大陆上第一次有了大豆的种苗,但是并没有引起美国政府的重视,认为大豆远比不上其他农作物的经济效益高。一直到1929年,一名叫做莫尔斯的专家踏上了中国大地,收集了大量大豆样本,许多中国农民在没有警惕心的情况下,把栽种技术无条件地传授给了莫尔斯。这名专家在中国花费了三年时间,收集了超过四千多份样本。
1931年,莫尔斯返回了美国,中国几乎所有有价值的大豆品种都被他带回了美国。彼时中国正是炮火连天的战争年代,人民温饱都非常困难,完全没有料到大豆的种子和技术都已被美国人窃取。在莫尔斯的大力推广下,1933年美国大豆总产量就已赶上日本。1914年美国种植面积仅仅六百万英亩,28年后的1942年,已经超过了一千万英亩。到1943年,美国大豆产量已经占据全球市场的六成以上,中国的份额被美国占据许多。
1954年,孢囊线虫病使美国大豆产业遭受毁灭性打击,科学家们从3000多份种质资源中“翻箱倒柜”,最终找到了20世纪初美国传教士从中国收集的地方品种北京小黑豆,帮助美国大豆复苏。当时,这份来自中国的种质资源,已在美国存放了47年。
1956年,一场罕见的虫灾席卷美国,大豆中出现了寄生虫,那一年的大豆产量几乎为零,给当地大豆带来了灭顶之灾。危急关头,美国科学家在中国野生大豆中,找到了抗病基因,成功渡过了危机。从此美国大豆中再也没有出现过这种虫子。
半个世纪后的2000年,美国孟山都公司组团到中国考察。临别前,中方送给对方一粒野生大豆种子,孟山都公司如获至宝。回去后,立刻用最尖端的技术,检测出高产和抗病基因,紧接着,孟山都公司通过转基因技术复制出这种大豆,并在全球101个国家和地区,抢注了64项专利,连给他提供研究基种的中国也得交专利费。如今,美国成了全球大豆霸主,中国的大豆产业则几乎全军覆没,1995年之前,中国手握全球90%以上的野生大豆品种,并一直是大豆净出口国,如今我国大豆90%依赖进口。
百年积累下来,美国已拥有2万份大豆材料,成为全球大豆种质资源最多的国家之一。
中国海关总署2021年1月公布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累计进口大豆10032.82万吨,同比增幅11.7%,首次超过1亿吨。预计2021年还要再进口1亿吨。主要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国家进口。另一方面,国际大豆价格目前已涨至约13.65美元/蒲式耳(约合1.62元人民币/斤),较2020年3月上涨66%,创下6年半以来的最高水平。
2019年,中国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其核心是扩大大豆种植面积,提高单位产量。中国只有18亿亩耕地,一种作物种得多,势必倾轧其他作物的产量。如果单位产量不能提升,那么耕地“内卷”的争地现象会愈演愈烈。大豆单位产量相对低,2020年大豆播种面积增加了825万亩,达到1.48亿亩,大豆产量392亿斤(约0.2亿吨)。据测算,如果要实现大豆自给,至少还要7亿亩耕地种大豆,大豆与其他作物争地矛盾又十分突出!
2020年,我国稻谷、小麦、玉米的播种面积分别是4.51亿亩、3.51亿亩、6.19亿亩。水稻、小麦的自给率能保持在100%,玉米自给率超95%,2020年玉米产量2.61亿吨,进口约1500万吨。
2、美国种业变形记
美国是世界种业第一大国,同时也是世界农业第一大国。美国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现代化水平高,玉米、小麦、大豆等种植产业集中度高,农产品产量、贸易量均居世界第一,这与其拥有全球领先的现代化种业密不可分。据统计,美国农作物种子市场价值高达158亿元,为世界第一,约占世界种子市场价值的35%。在世界排名前十位的种业公司中,美国企业占到六七家。
美国种业辉煌业绩的历史,其实不超过百年。从普通农户自留种子到出现跨国集团,美国种业经历了深刻的变化与转型。直到十九世纪末,美国农民和其他在土里刨食的全球同行一样,都要从上一年的作物中留出种子,农民们也从没听说过种业公司这种新事物。到二十世纪初,情况发生了改变,研究人员开发出高产杂交玉米品种。
1915年,美国开始流行种了认证计划,商业种子市场的作用日渐扩大。
1930年,美国私营部门在杂交玉米种子商业市场中的作用显著增强。
1944年,美国在玉米种子市场的销售额已超过7000万美元,玉米种子成为美国种子行业的核心业务。
1965年,美国有超过95%的玉米地都种上了杂交种子。
1970年,随着美国《植物保护法》的颁布,美国种业进入了现代产业时代。通过保护植物新品种专利权等方式,极大的激发了私营公司进入种子市场的热情,开启了美国种业公司的大兼并时代。
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多家美国种子公司已经跻身全球种业前列。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生物技术的发展帮助企业提升了研发能力,持续推动美国种业扩张。一些企业通过并购获得知识产权,规避了高额的专利费;另外一些企业则基于生物技术和遗传学相关研究的应用,朝着“生命科学”综合体方向发展。美国孟山都、诺华和艾格福等公司都是通过类似战略行为获得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美国种业面貌的改变完全是大型跨国公司进军种业的结果,无论是不断扩大市场、显著提升销量,还是充裕的研发资金,都为美国种业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在其巅峰时期,美国涉及种子业的企业有800多家,其中种子公司500多家,除了孟山都、杜邦先锋、先正达、陶氏等跨国公司,还有从事专业化经营的小公司或者家庭企业,以及种子包衣、加工机械等关联产业企业200多家。几位跨国公司在美国的种子市场份额高达75%,占据另外25%市场的中小企业,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由几十巨大投资或者进行技术合作,其在世界种业市场的业务仍在不断扩大。
3、美国种业发展启示
一花一世界。植物的基因都蕴藏在种子当中,种质资源是携带遗传信息的载体,具有实际或潜在利用价值。种质资源是农业原始创新的物质基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资源。
纵向看,历次产业飞跃都有种质资源的身影;水稻和小麦矮杆基因的发现和利用,引发了第一次绿色革命;野生稻资源则促成了我国杂交稻育成和推广,带来了第二次绿色革命。
横向看,当今全球市场,谁占有种质资源,就具备了种业乃至农业竞争的主动权。美国先锋公司拥有世界最大的玉米种质资源库,培育出的优质玉米品种占全球市场份额的20%,荷兰瑞克斯旺公司利用抗蚜虫种质资源选育的抗蚜生菜品种,占据了欧洲市场份额的70%。
中国是世界作物起源中心之一,土地辽阔,地形复杂,物种资源丰富,加之数千年农耕文明,以及囯人对农业的精耕细作,都一直走在时代前列。据统计,全世界主要栽培作物有一半以上在中国都有栽培。现代育种技术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基因流失”,它们一旦消失,是很难重新创造的,种质资源保护的战略意义就在于保护保存这种多样性。
刘帅
2021年8月17日于长沙
中国农村观察:转型之变内容简介
《中国农村观察:转型之变》是一部深入探讨农村社会转型的力作。该书从多个维度审视“三农”问题,包括农村社会结构、农民角色、政府政策、土地制度、城乡融合、农村改革、金融创新、新农村建设、粮食安全以及民政和科学发展等领域。作者凭借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实践经验,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独到的观点和建议,展现出理论创新与实践操作性的完美结合。书中观点鲜明,既有深度的理论探索,又兼顾了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对学术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价值。作者刘奇同志的笔触生动,语言活泼,书中案例丰富,使得阅读过程既流畅又引人深思。无论对专业研究者,还是对关注农村变迁的读者,都能从中收获对农村社会演变这一重大主题的深刻理解,从而拓宽视野,启迪思考。阅读《中国农村观察:转型之变》,无疑是一次富有成效的知识之旅。
中国农村经济不发达
农村经济内、外部联系的角度出发, 对制约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根源与阶段特征做出分析, 有利於认识农村经济发展所遇到问题, 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的机遇和道路. 农村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其一, 在近十年里( 一九八五年以后),农民收入均纯收入( 可比价) 缓慢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其来自第一产业( 特别是农业) 的收入增速出现大幅度地下降. 另外,不容忽视的是, 农民收入中来自於非农产业的收入增速也比前一阶段( 一九七八年至一九九四年) 有明显的下降. 其二, 同一时期, 农业( 及第一产业) 的比较利益也几乎是持续下降的; 与一九八零年到二九八四年间相比, 一九九三年和一九九四年的农业比较收益下降了约百分之三十七. 形成上述两个主要问题的基本原因是: 在一九八四年之后, 中国农业( 及林、牧、渔业) 已由供给制约为主的阶段进入了以需求制约为主的阶段,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它不是暂时性的. 此外, 也是在一九八四年以后, 随著主要农副产品需求制约的形成, 农业比较收益的持续下降主要归因於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磨擦不断加大: 即农村非农业吸收就业的相对能力不断减弱. 解决农村经济所面临的问题的可能途径有两条: 首先, 当中国农业正进入需求制约为主的发展阶段时, 要使农民的收入增长方式(在一九七八年至一九八四年, 情况就是如此),转向基本农产品平稳增长与农民人数持续减少相结合的收入增长方式. 此外, 要实现上述农民收入的增长方式的转变, 就必须加快城市化的步伐, 以此才能校正农村工业过度增长的偏向, 从而促进农村第三产业加速发展, 以恢复和提高中国农村非农产业吸收就业的相对能力, 加快农业劳动力的转移速度. 只有如此, 我们才能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在长期里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并根本改变农业比较收益持续下降的格局, 其中城市化是产业化的基本前提条件之一. 中国农业的发展已进入需求制约为主导的阶段, 中国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正进入城市化为主导的产业化阶段. 考虑到这样一种发展阶段的转换, 中国的农业和农村政策就应该转向以全面协调和整合城乡经济利益关系为战略著眼点, 这是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深化农村改革、保持农村乃至全局稳定为重心之所在.东北平原发展农业有什么优势?
二集体农场经营商品谷物农业(机械化程度高)三江平原为主的湿地黑土地上
、1、土壤肥沃2、光照充足3、气温适宜4、水源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