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好三农工作(浅谈如何搞好农业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思考)
当前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1. 提升农民收入是当前“三农”工作的核心。2. “四推进一稳定”是当前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即推进结构调整、绿色发展、创新驱动,以及稳定农业生产。
3. 在结构调整方面,重点是调减玉米种植,稳定生猪生产和奶业发展,推动渔业减量增收和资源养护,同时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加速农村创业创新。
4. 绿色发展方面,主要任务是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全面利用农业废弃物,解决农业资源环境问题,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并建立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机制。
5. 在创新驱动方面,加快调整农业科技创新方向,推进科研攻关和技术模式创新。
怎样做好新农村建设的“三农”工作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2. 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3. 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4.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5. 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抓好以下工作:
1. 全面加强农村生产力建设,解决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突出问题。
2. 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3. 扩大农村基层民主,搞好村民自治,健全村务公开制度。
4.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
5. 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农村和谐社会建设。
6.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
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一思想,抓紧抓好这件关系全局的大事。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广大干部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关心农民疾苦、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增进农民福祉。
浅谈如何搞好农业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思考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要实现农业产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社会继续保持稳定,都需要通过加强三农统计工作,全面搞准三农现状,找准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意见,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三农政策提供决策参考。笔者作为一名从事了八年农业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统计人,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统计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我县涉及的主要农业农村的统计调查工作
(一)农林牧渔业统计调查,内容包括农林牧渔业生产情况、农业总产值、农林牧渔业中间消耗、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等,调查对象包括全县231个行政村及农林牧渔业生产经营单位。报告期别分为年报、定期报表和季报。
(二)农村住户调查(退耕还林监测、贫困监测),内容包括农村居民收入支出情况以及所在村的发展情况、家庭基本情况、居住情况、住户成员与劳动力从业情况、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技术应用情况等,调查对象共包括23个行政村280户农村住户。报告期别分为年报和季报表。农村居民现金收入与支出、农村住户成员及劳动力从业情况、农村居民家庭实物收支为季报表,其余为年报。
(三)畜禽监测调查,调查对象是辖区内猪牛羊禽生产经营单位、规模养殖户以及抽中的村民小组(普查小区)的所有农户,或抽中的行政村(普查区)中的猪牛羊禽养殖调查户。调查对象呈动态变化趋势,目前我县抽中的调查小区为20个,总户数为2436户;17家规模养殖户;15家生产经营单位。
二、存在的问题
(一)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太多,部分统计数据不能做到按实收实支填报,而是靠抽样调查及推算结合统计数据,存在一定误差,且当前农户收入来源多,农业人口流动量大,农产品销售门路广,要做到较准确统计确实困难。
(二)农村统计人员不仅绝对数量少,而且自身素质也普遍较低。统计工作是一项专业技术性较强的工作,作为统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要有一定的统计工作经验以及较强的责任心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才能使统计数据避免出现严重脱离实际及人为出错的发生。一些村级统计人员文化程度偏低,对基本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提高重视不够,加之事务繁多、变动频繁,又没有进行培训,源头数据质量失实现象时有发生,收集数据、记账出错现象时有发生。
(三)农村基层统计人员对农业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认识不到位,影响了农村统计数据的质量。部分农村基层的统计人员对此项工作的重视不够,存在等、靠、要数据的现象,没有养成按时报表的良好习惯。在村组,统计员一般由村委会文书兼任,一些数据甚至只由村委主任、支部书记估报,报表一拖再拖。加之一些调查对象对统计的认识不高,收集的农经统计数据失真,严重影响了农经统计数据的质量。
(四)农村调查对象对调查记帐知识把握不准,乡镇统计员、村辅助调查员指导不及时,往往导致漏记收支数据的现象,未能真实反映出农户的收入和支出状况。如在农村住户现金收支调查中,一些农户在登记政策性的转移收入(如农业补贴、医保补助、养老保险、小学生营养午餐补贴)时,由于这些收入一般情况都是直接通过银行帐户支付的,农户没有得到现金,往往就发生了漏记,导致数据失实。
三、做好农业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几点看法
(一)基层统计人员要充分做好四情
一是充分掌握农产品的市场行情。农产品价格高低直接影响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农产品供大于求就会出现滞销。
二是充分了解影响农业生产的灾情。农业生产是靠天吃饭,旱涝灾害直接影响农作物的收成。
三是充分了解畜牧生产的疫情。疫情既影响养殖户的积极性又影响牲畜的存出栏量,特别是对规模养殖户和生产经营单位来讲,牲畜的疾病防控是重中之重。
四是要长期保持很好的工作心情。基层统计人员的工作心情是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
(二)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把握农村经济总体运行趋势,分析研判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撰写质量高的统计调研分析文章,为党政领导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资料。
(三)加强统计基础工作建设。要加强统计人员《统计法》等法律法规的教育培训,杜绝闭门造车等现象;要建立健全农业农村统计工作制度,明确工作职责、理顺工作关系;要做好统计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建立健全统计台帐和统计原始记录,做到数据来有源查有据,确保数据质量;要完善统计报表、资料的管理,确保统计档案资料的连续性。
(四)加强业务培训和指导。应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农业农村统计工作学习培训制度,切实做好逐级培训工作,特别是对村一级基层统计人员和调查户应不定期开展调查业务培训;乡镇、村统计员要做好对农业农村统计调查工作的指导,及时发现并纠正基层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五)进一步提高统计人员对农业农村经济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农业农村统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当前“三农”工作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一、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做到“三个重点、三个确保”,财政支出重点向农业农村倾斜,确保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增量均有提高;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总量和比重进一步提高;土地出让收益重点投向农业土地开发、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足额提取、定向使用。切实加强金融对“三农”的服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涉农信贷投放力度,保持涉农贷款增量占比不低于上年,涉农贷款增速不低于同期各项贷款增速。二、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是明年“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确保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努力提高单产。要加快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进度,抓紧制定实施全国粳稻生产发展规划,加快健全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下大力气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坚持大生产大流通,继续利用好优势产区的生产能力,同时加大销区就地生产和就地供应力度。
三、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畅通农产品流通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运行效率高的农产品营销网络。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强化农产品市场监管,规范粮棉油糖等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厉查处发布虚假信息、恶意炒作、哄抬物价等不法行为。运用多种调控手段,努力稳定农产品市场。
四、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建设,强化农业发展基础支撑。抓紧制定实施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力争到2020年新建8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能力建设,力争2011年完成在全国普遍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机构的任务。
五、着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建设农民幸福生活的美好家园。综合施策、多措并举,提高农民职业技能和创收能力,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继续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公路、沼气、危房改造,促进农村教育、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抓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扩大试点工作。制定和实施未来10年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及相关规划。
六、深入推进农村改革,不断增强农村发展活力。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全面深化、整体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草原承包经营制度。尽快明确农村土地承包关系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政策含义和实施办法,研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指导意见。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扩大征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大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统筹研究解决好农民工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