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三农化一农是指(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 说明怎样落实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打开“三农”工作
一排排青砖黛瓦、典雅整齐的楼房掩映在宜人的风景中,楼前楼后小桥流水……走进宿豫区新庄镇陈墩新型农村社区,宛如置身画中。“新型农村社区留住了‘乡愁’,又解开了‘城愁’,还提供了很多‘家门口’就业机会!”对入住后的新生活,居民陈法岭“一百个满意”。
全面推进现代化建设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市始终把做好“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自觉在全省大局中考量谋划、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力以赴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努力让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农业更强
预计全年农业产业群链综合产值达840亿元
作为宿迁与京东集团在乡村振兴领域全面深化合作的最新成果,京东农业科技示范园创新构建“国有企业+行业龙头+头部电商”合作模式,可年产绿色果蔬5000余吨、繁育种苗超过500万株,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打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实现产业发展有示范、技术服务有支撑、产销对接无障碍。
农业是农村发展的基础和命脉。我市始终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突出位置,坚持以工业化思维、项目化方式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推动我市从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
深化乡村公共空间治理是我市开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抓手之一。在探索出一条具有宿迁特色的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之路的基础上,我市把乡村公共空间治理作为“四化”同步集成改革的重要实践,运用系统化思维加强政策集成
推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统筹治理、镇区园区社区“三区”协同治理,全力打造产业有高度、环境有“靓”度、生活有温度的共富乡村。
与此同时,持续深化人居环境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县乡村”三级废旧农膜农药包装回收体系基本建立,“爱护环境卫生”纳入村规民约,常态开展“五美庭院”创建,加快实现“村村干净”向“家家干净”转变。
切实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我市坚持“人、城、产”融合发展思路,深入开展小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实施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180个年度项目,服务一方的区域中心、衔接城乡的重要纽带作用更加彰显。
这一系列举措推动农村“路水林田产景”一体改善,我市已经建成美丽宜居乡村528个,今年就新增省级特色田园乡村12个。
农民更富
预计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3万元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
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之后,我市继续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基础上,以推动乡村振兴为统揽,统筹推进强村富民,千方百计拓宽农民致富渠道,鼓起农民群众“钱袋子”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市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常态化开展“五看一查一帮助”活动,持续加大“大救助”监测帮扶力度,建立重大项目20%优先落户薄弱片区刚性制度,出台三大片区整体帮扶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共编排实施项目148个。
此外,扎实推进新一轮村居集体经济振兴计划,实施资产倍增工程、能力提升工程、管理提优工程、暖心富民工程,并“一村一策”攻坚集体经营性资产空白村,188个经济薄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65万元、增长10.5%。
为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我市还推动实施农民充分就业、创业创新、素能提升三大行动,健全利益联结机制,通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小农户共享产业发展成果,预计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3万元、增长7.5%。
更关键的是,我市将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建设列为“十四五”重大发展战略,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治理、连片开发,推动国家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省级农村改革试验区等7项省级
以上试点和深化城乡人口有序流动机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六大机制”在廊道落地转化,实施的277个项目完成投资375.4亿元。
正在试运营的皂河龙运城已经成为独具宿迁特色的黄河故道文化标识。“这个项目以生态为基础,文旅为引擎,生活为本质,形成沉浸体验、演艺路秀、文博互动、餐饮商业、观光旅游、酒店度假为一体的统合共生的皂河发展模式
不仅展现全时段运河文化,还带动皂河旅游蓬勃发展,进而促进增收富民。”市湖滨新区皂河镇党委书记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全市正按照“强基固本保发展、深化融合促振兴”的工作思路,守牢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扎实推进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全力筑牢“三农”发展基本盘,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三农”到底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国家这么重视“三农”的相关问题?
三农指的是农业、农村、农民三个方面,而国家重视的三农问题,也主要是针对农业、农村、农民方面的问题。国家重视三农问题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第一,自古以来,农耕社会和农耕文明对于中华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聚族而居、精工细作的农业文明,让古人有了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区别于传统的游牧文化的不确定性,因此也就形成了一些民政思想、管理制度以及传统文化等,这些宝贵的经验也为现代社会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宝贵的经验。
第二,我国作为人口和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民以食为天”,只有立足根基,才能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
第三,相对于城镇化和工业化,中国的农村现代化情况一直比较薄弱。所以中国要想实现2035年全面现代化的目标,那么“三农”问题就不能拖后腿。在脱贫攻坚战取得一定胜利的同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成了重中之重。而乡村振兴首要就是要强农业,把我国从农业大国变成真正的农业强国。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同时也要关注乡村产业发展,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增加劳动人民的收入,促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第四,这也是由我党的一贯战略思想所决定的。不论是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我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面对我国庞大的农村人口和农耕基数,认真对待并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也自然成了政府工作的重点。
只有加强农业技术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才能更加稳步的推进。
运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知识 说明怎样落实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1. 落实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促进农村农业经济发展。2. 正确处理好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
3.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进农村实体经济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改革
4. 推进新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城乡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