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农助农

三农素材有哪些(在外地打工,没有素材,怎么做三农自媒体?)

时间:2024-09-15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三农助农 文档下载

我国加入世贸后,参与国际竞争,使得三农的矛盾更为突出。以此带动农产品的商品需求,促进结构调整,从增加非农就业和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两个方面,提高农民收入,降低中国加入世贸后对农业带来的风险。以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和提供的劳动机会,至少在四十年后,中国还依然面临着的劳动力严重过剩的问题。众多的劳动力农村无法消化,只能向城镇转移,如何解决3亿人口的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困难。

在外地打工,没有素材,怎么做三农自媒体?

你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有一句话这么说:心里有大海,哪里都是马尔代夫。所以我想说的是:心里装有三农,哪里都有三农素材。现在做三农自媒体的人,基本都在农村,这就导致内容的同质化,反而没有新意,没有看点。你在城市,从城市的角度讲述三农,反而是优势,可以做出差异化,别人在红海中苦苦挣扎,你却发现一片蓝海。在城市,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拍摄素材。

第一,拍农民。城里农民工多的是,你可以拍他们的工作状态、生活状态、收入情况、对家人的思念情况、过年过节买火车票排队的情景等等,只要你开动脑筋,太多素材可拍。

第二,拍农产品。你可以去超市拍农产品的价格,然后和农村价格进行对比。根据城里农产品价格,给农村人支招,种植什么经济效益更高,城里人更喜欢什么农产品。农产品品质怎么样?比如葡萄,有很多品种,你可以试吃哪个品种更好吃?哪个省适合种哪个品种?哪个品种价格更高?这些信息都可以通过自媒体传播出去。

第三,拍城里人的各种生活。把城里人的生活和农村人的生活进行对比。城里人喜欢什么娱乐活动,农村人又喜欢什么娱乐活动?城里人和农村人的观念差别等等。

总之,从城里看农村,独特的视角,你拍的是城里的东西,但可以折射、牵扯出很多农村的东西。因为城里与农村各方面都紧紧连接在一起。

三农短视频如何才能拍出特色

创作短视频要接地气,就是围绕身边的家长里短进行不断地创作延伸。

对于初次尝试拍摄三农短视频的人来说,三农是一个很空洞的词汇,呈现出来的作品内容主要是农村风景、农村美食、农人农耕、农村探索、农村打野等,也就是想起什么拍什么,这就造成输出的内容方向非常杂乱,内容质量也是忽高忽低,当然不可忽视,其背后还是源于创作灵感的匮乏。

农村的家长里短有很大的群众基础,只要坚持去深耕,就能有所收获,当然农村的家长里短存在多变性,因为每天的生活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所以也为创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和素材。



拍摄农村的风土人情的方向:

其实这个方向最通俗易懂,要做好三农短视频,最容易积累起来的受众群体就是周边的人,类似于“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意思,比如你是陕西农村的三农短视频创作者,你首先要积累陕西当地的受众群体,因为他们才有助于你之后开拓更远地区的受众群体。

可以利用手中的镜头去拍摄当地农村的风土人情、历史古迹、俗语文化、地方手工、美食故事、传统非遗的物质文化等,这些都可以展现出当地独特的人文魅力。

对于当地的父老乡亲来说,这些东西即是息息相关的,又是平日生活不经常接触的,自然是非常乐意去观看的。

三农问题指的是什么?????

三农问题就是指农民2113问题、农村问题、农业问题,5261之所以这样提有人说是因为“农4102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1653危险”。如果您想详细了回解三农问题,您可以登陆三农问题网站。

请参答考
http://www.jgny.net/nong/

三农是哪三农?

“三农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 我国加入世贸后,参与国际竞争,使得三农的矛盾更为突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如加快结构调整,改革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等。但都无法回避由于农业人口过多而导致的生产能力过剩、商品化需求不足、人均占有资源过少限制收入增长,以及转移支付由于人口基数太大形成的财政压力等。因此,关键在于减少农民,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以此带动农产品的商品需求,促进结构调整,从增加非农就业和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两个方面,提高农民收入,降低中国加入世贸后对农业带来的风险。 为何“三农”问题成为关注热点 影响社会稳定 据国家统计局等11个部委抽样调查,平均每个乡镇党政内设机构为16个,其人员平均158人,超过正常编制的2—3倍;平均每个乡镇下属单位为19个,其人员290余人。严重超编的吃饭人头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一部分政府机关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入不敷出,而这种财政状况正是农村滥收费的根源之一。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农村的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0.2124扩大到0.3361,增幅过快,也远远大于城市的增幅(0.16-0.295)。能否在201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是看“三农”问题能否得到很好解决 “三农”问题不解决,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从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 据测算,中国的土地最多只需要1亿农业劳动力,而目前农村总计有劳动力约5.5亿,以吸收1.2亿计,依旧有近3亿剩余劳动力。以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和提供的劳动机会,至少在四十年后,中国还依然面临着的劳动力严重过剩的问题。众多的劳动力农村无法消化,只能向城镇转移,如何解决3亿人口的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困难。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