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的实质与核心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农民收入低、增收难以及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等方面,其本质在于农民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由于农民是我国人口的大部分,且农村是我国的基础,因此重视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任务。“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都对“三农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和处理态度。
三农问题的实质与核心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农民收入低、增收难以及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等方面,其本质在于农民权利得不到充分保障。为解决农民问题,可采取以下措施:首先,重视农民地位。由于农民是我国人口的大部分,且农村是我国的基础,因此重视农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首要任务。这也符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
其次,致力于农民致富。重视农民的同时,还需关注其致富问题,这是保障农民利益的关键。然而,全面实现农民致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摒弃传统观念,创新方法,更新思路。
1. 更新致富观念。在我国农村,农民因观念问题难以致富。应引导农民更新致富观念,如发展特色田园、农家乐等,以增加非农业收入。
2. 更新农业结构。单一的农业模式难以实现致富,应引导农民发展现代化农业,提高产量、经济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3. 发展劳务经济。外出务工是农民创造财富的重要途径,需保障其权益,完善相关体系,并加强发展劳务经济,提供更多务工机会,创造良好务工环境。
只有解决农民问题,帮助农民致富,才能实现全面小康,推动乡村振兴。
三农问题的本质是什么
所谓“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 上三个问题。“三农问题”是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必然产物。中共十六大后,一系列高层会议和政策举措已勾勒出中央新领导集体施政思路的概貌。由于新领 导集体面临的问题和担负的任务与以前相比有很大不同,他们的施政思路展示出不少“新的东西”。这其中,对“三农”问题的态度极其引人关注。每年的中央“一 号文件”中,都对“三农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处理办法和处理态度。2000年3月,中国民间“三农”问题研究者、湖北省监利县棋盘乡前党委书记李昌平上书朱镕基总理,反映当地“三农”面临的问题。他说:“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人的问题。农民真苦,让农民在很苦的环境下从事农业,显然是不公平的,他们也应该享受现代化的成果。但事实并非如此,,农民的职责是 种地,是在满足了自身需求的前提下,为社会生产安全的食物。但是,今天的农民被称为“农民工”,既当农民,又当工人,既负责在农村种地,又要到城市里的工 厂做工,一个身份,两种职责。城市与经济的繁荣有农民工的汗水,13亿人吃饭更是农民的功劳。然而,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这样不合理的制度安排,逼迫农 民自身也进行了分工,那就是,留下年迈的父母、心爱的妻子和可爱的儿女,只身进城打工,将种地的重担压在了老人和妇女身上。中国人当今吃的粮食,除了进口 的,大都是老人和妇女生产的。虽然青壮年农民工在农忙季节短暂回乡,但大部分的农活是由老人和妇女完成的,这一点每一个关心“三农”问题的人都很清楚。遗 憾的是,老人和妇女的辛勤劳动也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
农业的各种问题,包括生态环境恶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里,工业、城市发展得很快,农业、乡村则发展得很慢, 后者自然变成了弱势。谁从事农业,谁赔钱。既然不能从耕作里获得合理收入,农民自然也就不会对土地投入太多。他们不会精耕细作,不会考虑土地肥力的可持 续,只会大量使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甚至转基因技术,既可以省人力又可以确保产量。但是,对环境、土壤、水质的破坏就在所难免了。比如,蔬菜大棚里铺地 的薄膜造成白色污染;除草剂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特别是草甘膦除草剂的使用,会造成人类繁殖力的下降;大量的化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