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综合服务平台(如何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时间:
2024-06-22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三农助农
文档下载
我国企业信息化挫败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并协调好政府部门与大型国有企业的关系,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推动普遍服务市场主体的多元化。要尽快建成村级信息网络体系,实现村村能上网。

如何加快推进农村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当前,农业信息设施薄弱;政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上投入资金不够,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导作用还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不够全面,服务结构失衡;现有网络成本和门槛过高,农民难以承受较高的运行和维护成本;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针对农村的信息资源开发程度低。因此, 一、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设相结合。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技术层面的简单投入问题,其本质是如何更好地满足对市场信息、对信息管理的需求。我国企业信息化挫败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因此,要汲取企业信息化挫败率高的经验教训,从多个部门的角度进行长期规划和管理。 二、强化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建议围绕有关信息化的普遍服务加快设立农村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建立起有利于农村信息化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实行相关优惠政策配套的补贴机制,逐步将普遍服务从基础电信和广播电视业务扩展到互联网业务。并协调好政府部门与大型国有企业的关系,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推动普遍服务市场主体的多元化。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尽快建成村级信息网络体系,实现村村能上网。按照乡镇补贴一点、村里出一点、电信企业优惠一点的“三个一点... 当前,农业信息设施薄弱;政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上投入资金不够,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导作用还有待加强;农村信息服务不够全面,服务结构失衡;现有网络成本和门槛过高,农民难以承受较高的运行和维护成本;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针对农村的信息资源开发程度低。因此, 一、农村信息化建设需要和农村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建设相结合。信息化建设不是一个技术层面的简单投入问题,其本质是如何更好地满足对市场信息、对信息管理的需求。我国企业信息化挫败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此。因此,要汲取企业信息化挫败率高的经验教训,从多个部门的角度进行长期规划和管理。 二、强化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建议围绕有关信息化的普遍服务加快设立农村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建立起有利于农村信息化持续发展的资金保障机制,实行相关优惠政策配套的补贴机制,逐步将普遍服务从基础电信和广播电视业务扩展到互联网业务。并协调好政府部门与大型国有企业的关系,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推动普遍服务市场主体的多元化。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信息网络的基础设施建设。要尽快建成村级信息网络体系,实现村村能上网。按照乡镇补贴一点、村里出一点、电信企业优惠一点的“三个一点”思路,实现信息宽带网络连到农家。并制定政策,降低农业信息费的收费标准,鼓励农户上网。 四、建立各类农业信息的实验示范基地,进行现场宣传和展示,扩大影响。建议把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合作组织(各类专业协会、联合会)、种养大户,作为农业信息化扶持的重点。他们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强烈,有能力比较好地运用信息技术,对农户的带动力强,效果也会很好。 五、建立乡、镇、村信息站,加强农村信息队伍建设。要设立乡镇村信息站的信息员岗位,使农民能够通过信息员反馈信息,并在农村信息网络上随时找到所需的相关信息,另外还能通过他们向专家学者咨询农业生产经营中的疑难问题。 六、引导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农村市场信息服务事业,鼓励高等院校、企业、中介组织,青年志愿者开展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服务,培训农民的上网技能,运用信息指导农业生产。供销社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规划纲要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40号文件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搭建政府联系农民、农民连接市场、农民联合农民的公共服务平台,切实当好党和政府服务三农的重要抓手,当好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帮手,积极参与构建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开展农村社区综合服务,推进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努力把供销社的产业链打造成农民需要的服务链,成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骨干力量、农村现代流通的主导力量、农民专业合作的带动力量,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 (二)目标任务 “十二五”期间,围绕“服务三农,擂紧发展,创建新型供销社” 的总体目标要求。全县供销社将努力实现“三个翻三番”、“三个全覆盖”和“三个全面提升”的目标,即:在2009年基础上,到2015年购销总额、汇总利润和专业合作社建设数量翻一番,分别达到3亿元、3万元和60个。实现村级综合服务社全县行政村全覆盖,县内主要农产品经营领域建立行业协会全覆盖,分别达到220个和10个。全力培育1家年产值过5000万元的供销社龙头企业。筹资4000万元建设集农业生产资料交易、物流、配送、农资技术咨询及检测、检疫服务为一体的农资综合性大市场。全面提升供销社为农服务功能,投资1500万元建设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1个,使村级综合服务社主营业务经营实现连锁经营和连锁配送。招商引资3000万元改造中心商场和县社机关大院,全面提升供销新形象。投资1000万元搞好日杂公司烟花鞭炮经营。努力实现供销社经营服务网络“一网多用”、“双向流通”、“综合服务”。 (三)工作措施 1、加快“新网工程”建设。树立“网络为王”“项目为王”的思想,着力打造农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购销、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四大网络,积极争取项目,在“十二五”规划内,实现县有配送中心,乡镇有连锁超市,村有综合服务社和便民店。一是筹资4000万元建设集农业生产资料交易、物流、配送、农资技术咨询及检测、检疫服务为一体的农资综合性大市场,实现农资产品年购销额突破1亿元。二是投资1000万元改建农丰化肥配送中心,使全县农资配送率达75%。三是组建嵩县日用消费品配送中心,实行“小超市、大连锁”,形成覆盖城乡的日用消费品连锁经营服务网络。四是加强再生资源集散中心和交易市场建设。积极构筑废旧金属、报废汽车、废旧电子产品、废旧轮胎等废旧物资回收加工利用产业链。五是投资1000万元搞好日杂公司烟花爆竹经营,使烟花爆竹销售市场占有率保持在80%。 2、强力推进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县供销社系统将继续发挥自身联系“三农”紧密、流通网络健全、组织体系完整的优势,按照“三务一体”(村务、商务、服务)、“三个结合”(公益性服务、经营性服务、代理性服务)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三项制度”(组织上实行成员制、经营上实行配送制、服务上实行合作制),扎实推进村级综合服务社建设。在全县范围兴建108家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的村级综合服务社,实现村级综合服务社全县行政村100%全覆盖,推动在全县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便民综合服务体系。 3、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积极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积极发挥行业协会在开展调研、当好参谋、制定政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全系统计划重点培育1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引导组建跨区域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1家。积极探索农民土地经营权流转方式,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创办专业合作社;广泛联合各类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一步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切实办好政府和农民希望办、一般社会商业企业不愿办、一家一户农民办不了的事。 4、切实搞好重要骨干商品的经营和储备工作。一是全力做好农资供应工作,实现“保供稳价、优质服务”的目标。供销社保证60%以上的供应量,发挥主渠道作用。二是搞好其它农副产品经营。大力推进蔬菜等农副产品进超市、进社区、进批发市场;组织农产品贴牌生产,进入全国供销总社新合作网络系统,促进嵩县农产品销售。三是全面提升供销社日用消费品经营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安全有序经营,积极拓展家电、农机具等经营业务。四是积极扩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业务,夯实基础,做大规模。五是按照县防办要求落实好救灾物资储备和供应。 5、着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培育主业突出、市场竞争力强、行业影响力大的企业。迅速启动嵩县农资大市场的建设,集聚有实力的农资制造商、批发经销商、农资技术中介企业和物流企业进入市场,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农资商贸物流集群。在“十二五”期间,力争建立日用消费品连锁配送建设项目,以项目带动产业发展,促进龙头企业做强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