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领域文章素材(求关于三农问题论文2000字需提纲!!!!)
时间:
2024-06-08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三农助农
文档下载
求关于三农问题论文2000字需提纲!!!!e.生产能力过剩=》恶性循环=》启动市场消化过剩生产能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当前制约我国“三农”问题顺利解决的深层原因,就在于生产要素的流动不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以及与此为联系的市场取向改革目标还没有到位,市场体系发育还很不完善。

求关于三农问题论文2000字需提纲!!!!
一. 前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
a. 改革以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1978-2002间 年均增长6.3%,
78-84, 7.7%; 85-2001, 6.0%; 95-02, 5.75
b. 城乡地区收入差距扩大引起各方重视。
78-2.4:1;85-1.7:1; 99-2.5:1, 2002-3.1:1
c. 农民负担重
d. 城乡差距和农民负担,反映的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e. 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 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和地区收入差距,稳定、持续发展农业。
f. 增加农民收入的传统思路――对世界银行发展战略的评论
1. 基础设施
2. 科技、教育
3. 产业结构
g. 农业增长很快,但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小,谷贱伤农
h. 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农民就业结构随着经济增长不断向非农产业转移,以及产业结构不断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调整。
i. 农民收入的长期增长靠就业结构调整
i. 美国,1870-51%;
ii. 日本-1870,70%, 1950-48%,1980-10.5; 2000- 3.9%
iii. 韩国,1950--74.3; 1980--33.9; 2000- 8.8%
iv. 我国,80年代,乡镇企业;90年代农民工
v. 我国,98,99年农民净增加1000万
j. 江主席在16大报告中,也闭慧物把减少农村人口作为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战略
k. 通货紧缩和三农问题
二.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启动农村市场,打破农民收入增长停滞的困境:
a. 通货紧缩是物价不断下降的一个现象,商品零售价格指数98,-2。6%; 99, -3.0%; 00, -1.5%; 01, -0.9%; 02, -0.8%
b. 通货紧缩,物价不断下降有何不好?
c. 通货紧缩必然是生产能力普遍过剩=》失业问题
d. 通货紧缩和三农问题
i. 造成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的速度减慢,
ii. 部分离土离乡的农民回流
iii. 造成大量乡镇企业破产,不少离土不离乡的农民回流农业
离土离乡和离土不离乡的就业结构调整堵塞及逆调整=》农民回流农业=》产业结构逆调整=》农业增产=》价格弹性小=》谷贱伤农。
e. 生产能力过剩=》恶性循环=》启动市场消化过剩生产能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当务之急。
f. 生产能力普遍过剩=》货币政策和货币政策失效
g. 启动存量消费是迅速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一般市场经济国家没有存量碧埋消费所以旷日持久;我国的存量需求
i. 外资
ii. 民间投资
iii. 城市消费信贷
iv. 农村消费
2002 1991
城市 农村 城市
彩电 126.4 60.5(48%) 68 (89%)
冰箱 87.4 14.8(17%) 49 (30%)
洗衣机 92.9 31.8(34%) 81 (39%)
收入 7702, 2475.6(32%) 2025 (122%)
h. 我国农村有一个很大的存量消费,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农村存量消费是消化当前过剩生产能力最重要的关键
i. 1。间接启动农村消费市场;电费降低0.1元,彩电的作用为增加收入370元,冰箱,667元,洗衣机,909元
ii. 2。直接创造投资需求;
iii. 3。增加农民收入。
i. 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轿液核心的新农村运动在各国现代化过程中的普遍意义。
j.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政策建议。
三. 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发育和完善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缩小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
a. 地区优势不同=》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各地产业结构才能按比较优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一个地区的发展才会成为拉动另外一个地区发展的动力,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才会随着经济发展逐步缩小。
b. “要素价格均衡理论”
c. 建立全国统一的要素市场,尤其是劳动力市场,进一步缩小地区差距
d. WTO和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的急迫性:如果没有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东部和国际市场接轨,东部发展以后让出的市场,中西部就不能受益
e. 发育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政策建议。
i. 消除农产品流通的各种障碍、干预和地区保护主义
ii. 加强在交通、运输、通讯、互联网的建设
iii. 鼓励民间进入流通领域
f. 取消农民进城的各种歧视性待遇,建立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四. 加速科技创新,增加竞争力,稳定、持续发展农业:
a. 农业持续增长不可忽视
i. 需求增加
1. 人口增长,2002年12.84亿,2030年16亿,上升25%,年均增长0.8%=》粮食需求增长
2. GDP年均增长8%,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膳食结构改变=》粮食需求增长和品种、质量的要求提高
3. 耕地下降,农业劳动力下降=》基本自足?
b. 粮食增产潜力?
i. 1991-93,29省336地区普查,大米、小麦、玉米,最高单产是平均单产的1.5~3.0倍
ii. 408个科研单位调查,有一半的潜力可用育种科研挖掘
c. 建议:农业科研需要政府的投入
i. 周期长
ii. 不容易市场化
iii. 好处主要在于消费者
d. 经济发展,收入水平提高,农产品需求结构改变。加入WTO,劳动力密集型农产品使我国的优势,外国优良农产品可以进口=》只有依靠科技创新,农业生产才能不断依靠市场需求的变化而调整,并利用加入WTO以后农业发展的有利机遇。
e. 我国粮食的科研能力强,但农产品品种质量的科研能力差
f. 政策建议:加大政府的科技投入,完善科技推广体系,鼓励引进台资和外资
五. 推动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加速经济发展,为农村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创造条件。
a. 改革前赶超战略,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创造就业机会少,劳动力滞留农村。农村就业结构的调整有赖于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发展。16大报告以及三中全会决议、科学发展观等强调了这一点。
b. 中国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是我国最有竞争力的产业。按比较优势发展,我国的经济才能健康、快速、稳定发展,农村就业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才能持续进行, 有赖于城市工业的改革
c. 劳动力密集型中小企业和以金融改革为突破口
六. 减轻农民负担
a. 给定收入,税费越重,农民越苦
b. 费和罚款主要用于养干部,税费改革不彻底,上缴后基本全数返还。
c. 越穷的地方,当干部的意愿越大,费和罚款越多,经营环境越差,而且孳生腐败
d. 按市场经济的原则进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干部
e. 收支两条线,干部全部由财政来养,费和罚款不返还
三农问题的论文
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初探
“三农”问题一直是困饶我国建设、改
革、发展稳定的热点问题。当前制约我国
“三农”问题顺利解决的深层原因,就在于
生产要素的流动不能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
要求,以及与此为联系的市场取向改革目
标还没有到位,市场体系发育还很不完善。
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城乡分割制度还没有
完全消除,使得农村严重过剩的生产要素
流不出去,而农村严重稀缺的生产要素流
不进来。这是导致近年来我国农业劳动生
产率很难提高,甚至降低的深层次原因。所
以说: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
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那么,如何统
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认为应把切入
点放在“壮大县域经济”上来。
一、县域经济的内涵及特点
县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
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具有
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和能动性,是功能较为
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县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农业产
业化不断加快,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小城镇
日益壮大,基础设施状况逐年改善。但与城
市经济相比,现阶段我国县域经济仍具有以
下特点:
1.弱质性:县域经济从产业构成来看,
以农业为主。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比较滞
后,第一产业在县域经济中占有较大比重。
2.弱势性:县域经济从人口构成来看,
以农民为主。由于我国长期的城乡二元经
济社会结构的巨大惯性,以及由此带来的一
系列政策和制度安排,使得我国的人口绝大
部分滞留在县域范围内。
3.弱态性:县域经济从地理分布构成
来看,以农村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
乡经济均有了飞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很
大变化。但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上城乡差
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4.不平衡性:县域经济从地理分布构
成来看,以农村为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城乡经济均有了飞速发展,农村面貌发生了
很大变化。但目前我国仍然是世界上城乡
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
二、发展县域经济的现实与深远意义
1.发展县域经济发展是农民增收的重
要途径
业有效集中,提高生产的社会化组织程度,
形成具有明显竞争力的产业群;城镇人口
扩大,也可以创造新的消费需求,推动三产
发展;城镇化可以促进城乡经济良性互动
发展,城镇贸易、科技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结
构调整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农村的种植
业养殖业以及特色产业的发展,也要给城
镇经济壮大和结构优化奠定基础。
在推进县域城镇化的过程中,一方面
要重点发展中心镇,突出县城的中心地位,
增强县城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另一方面,要
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体现特色的原则
加快小城镇建设。加快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引导农牧
民进镇入区创业。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参与
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促进县城
和重点镇聚集发展。按照推进城乡一体化
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强交通、通讯、供水、
供电等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全面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发展县域经济是工业化的根本出路
绝大部分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
因是工业化水平较低。加速推进工业化进
程,要牢固树立工业经济为主导的观念。形
成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
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和同
这一产业格局相应的就业格局。但是,就
目前大部分县域的生产力水平来看,距这
一理想的发展格局还有相当大的距离。所
以,应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结合各地
实际,以工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加大科
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力度、全面提升县域经
济的整体素质、增强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
的能力。实践证明,只有抓住科技兴企这
个关键,提高县域经济整体素质的目标才
会在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中得以实现。
帮我写篇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文章做参考
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着许多矛盾和问题,突出的是农民增收困难。这不仅仅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现实反映,也是国民经济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的集中体现。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既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我们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切实解决好。
一是要全面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坚持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依法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和生产经营自主权。继续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和省委、省政府的实施意见,认真兑现减免农业税、对种粮农民实行直补和购买农机给予一定比例投入等政策,补助资金要足额及时到位,绝不能滞留或挪用。当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升,群众反映强烈,经委、物价、工商等部门要尽快采取措施,调控平抑。
二是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科学利用水土光热资源,依靠科技,突出特色,积极推进建设农业优势产业带和优势特色产品基地,壮大支柱产业。
要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坚持以省内基本自求平衡为目标,按照保护耕地、增加投入、调整结构、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的思路,安排好明年的粮食生产,确保面积不减少,单产、总产增加。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也是农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要大力培育经营实体和龙头加工企业,形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条,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广龙头企业与生产基地和农户联结的模式,发展农牧产品深度加工,发挥规模效益。
要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和检测体系,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当前要针对大宗农产品运销困难的问题,积极组织引导运销大户和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多渠道开拓市场、寻找销路。
三是要全力以赴打好扶贫攻坚战。我省农村贫困人口量大面宽,扶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要继续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狠抓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努力实现今年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使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要加快调整贫困地区的经济结构,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支柱产业,积极稳妥地推进生态移民。总结推广整村、整乡推进的经验,强化责任制。完善扶贫投入机制,加强扶贫资金管理,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要坚持开展定点扶贫和对口帮扶,引导、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工作。
四是要加大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力度。增加农民收入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农民。要把劳务输出作为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战略措施,增强农民外出务工的组织化程度,根据市场需求,有针对性地搞好农民外出务工应用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扩大输出规模,提高劳务输出效益。
五是要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当前要集中抓好农田基本建设,坚持兴修梯田,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加快实施“六小”工程和农民住房改造。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和“三北”四期工程,巩固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成果,推进退牧还草试点工程。要完善健全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提高投资效益。要围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优势产业和重点产品,抓好项目的论证、建设和储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