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农助农

三农工作的重点(新形势下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时间:2024-05-05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三农助农 文档下载

为了推动三农工作,必须坚守三条底线,确保农村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总结推动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这是明年“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要强化各类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探索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加强涉农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农村多渠道融资。

推动三农工作的三条底线是什么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农业、农村和农民一直是工作的重点,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推动三农工作,必须坚守三条底线,确保农村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第一条底线: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保障,也是三农工作的首要任务。要做好粮食生产,必须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机械化、节水灌溉和农业信息化建设,提高农民种植和管理技术,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第二条底线:农民收入

农民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农民收入对整个国家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要推动三农工作,必须坚持以农民为中心,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完善农村金融和保险服务体系,推广农村经济多元化发展,扶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第三条底线:生态环境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要推动三农工作,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落实细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措施,推广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强农业生态保护,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总结

推动三农工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任务。坚守粮食安全、农民收入和生态环境三条底线,是推动三农工作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实现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要进一步加大对三农工作的支持力度,营造有利于农民和农业发展的政策和环境,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扶持农民创业创新,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全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抓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

抓好“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后,党中央召开的又一次重要会议。会议传达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科学分析了“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对做好明年“三农”工作作出了部署。

抓好农业农村工作,首先要抓牢粮食安全。这是明年“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越是环境复杂,越要夯实“三农”这块“压舱石”;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必须以农业农村“战略后院”的稳定,来应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稳定因素;以国内粮食生产的确定性,来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带来的不确定性。要尽可能提高粮食安全系数,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丰年不忘歉年苦,有粮常想无粮时。在粮食问题上要有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和历史关照。尽管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尽管目前国内粮食供给充足、市场平稳,但是任何时候都不能轻言粮食过关了。在粮食问题上不能忘记历史、心存侥幸,不能今天温饱无虞,就忘了昨天饿肚子的滋味;不能连年丰收,就看不到今后稳产保供的难度。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口在增加,一些品种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而从长远看,随着人口增长、消费升级、城镇化推进,粮食供求形势还将持续偏紧。因此,“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约束性指标,需要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付出持久的努力。

稳产量先要稳住播种面积。要压实地方粮食安全主体责任,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汇聚起重农抓粮的强大合力。每个省份都要承担粮食安全的责任,不能做旁观者,要细化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主销区考核指标。要围绕提高农民积极性做文章。既完善价格、补贴、保险在内的政策支持体系,让种粮不吃亏;又大力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提高综合效益,让种粮多得利。要采取实打实的举措,最大限度挖掘撂荒地、盐碱地、间套作潜力,确保粮食播种面积,扩种大豆和油料。

稳产量还要夯实基础要素。这离不开良田良种良机。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确保宝贵的耕地资源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升,并优先生产粮食。在水土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要靠科技进步尤其是种业创新提高单产、优化结构,从而提高供给体系的适配性。我国农民正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业,要加快补上农机装备和农业设施短板,推动粮食生产机械化和现代化,实现节本增效。

所贵惟贤,所宝惟谷。做好明年“三农”工作、稳定“三农”这个基本盘,对于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具有特殊重要意义。我们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使粮食之基更牢靠、发展之基更深厚、社会之基更稳定。

简述当前“三农”问题的新亮点和新难点

展开全部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出改革要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新要求,并在现代农业、农民增收、新村建设和扶贫攻坚等重点上有很多新政策、新举措和新亮点。
在加强农村金融服务领域,文件提出开展农村产权抵押融资试点,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试点。“我们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组建政策性农村产权交易担保公司或农业投资公司”,牟武俊表示,可以优先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此外,文件还要求扩大财政支持农业保险的品种和覆盖范围,试点开展生猪、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
要完善农产品物流基础配套设施,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综合运用建设试点。支持农产品产地收集市场、产地集配中心(基地)、公益性批发市场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同时鼓励社会资本投向允许商业化运营的农村服务业项目。
以放活土地经营权为重点,创新农业经营体系,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努力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农业现代化水平。在纷繁复杂的农村改革中,抓住“土地”这个农业生产中最重要、最基本、最广泛的生产要素,抓住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这个最关键、最复杂、最积极的生产关系,就能够带动农村其他改革攻坚突破,实现纵深推进、整体推进、凯歌行进。
要强化各类金融机构服务“三农”职责,支持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探索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试点,加强涉农信贷支持力度,支持农村多渠道融资。要加强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推进财政支农资金股权量化改革试点,按照精准扶贫要求使用好扶贫资金,体现惠民导向。

新形势下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新形势下建设现代农业首先应该重视科技的投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什么时候都不能忽视的因素,科技可以让低产变高产,科技可以让低质变高质,关于科技的投入包括高新科技人才的引入,高新科技信息系统的建立,及高新科技设备的引进,农业要想实现现代化,科技必须先行。同时还要加大对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对农民整体素质的提高,是现代的农民都能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的快速发展。还有就是中央政府应该继续加大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政策扶持,为农业提供优惠政策,对农业实行保护,加大补贴力度。还有就是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各自的建设新农村的措施,真正把农民的利益落到实处。
.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