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农助农

三农包含什么(什么是三农包括什么)

时间:2024-05-02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三农助农 文档下载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不仅是农民兄弟的切盼,也是目前党和政府的大事。我国加入世贸后,参与国际竞争,使得三农的矛盾更为突出。

什么是三农包括什么

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统称。

它是一个综合性概念,涵盖了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建设、农村社会事务和农民群体等多个方面。

1.农业

农业是三农的核心内容,包括粮食生产、作物种植、养殖业、渔业、林业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2.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是三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产业发展、农村经济增长等方面。发展农村经济是促进农村全面建设和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的关键,可以通过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特色农业等形式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3.农村社会事务

农村社会事务包括教育、医疗、文化、就业等方面。在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较为欠缺,农民的教育、医疗和文化需求相对较高。因此,加强农村社会事务建设,提供优质的教育、医疗和文化服务,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是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

4.农民群体

农民是三农的主体,他们是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也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保障农民的权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民参与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是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拓展知识

1.三农工作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面,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任务之一。

2.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改善农村社会事务,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3.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三农工作更加凸显重要性,需要注重农业农村发展质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和乡村治理现代化。

4.在实践中,三农工作的关键是注重问题导向,深入调查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措施,确保农民的利益得到充分保障,并推动农业农村持续健康发展。

三农包括什么?

三农包括:农村,农民,农业。这三个总结起来就是我们平时所听到的“三农”问题。
实际上,这是一个从事行业、居住地域和主体身份三位一体的问题,但三者侧重点不一,必须一体化地考虑以上三个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三农问题”独立地描述是指广大乡村区域,只能以种植、养殖生产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大部分国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与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系统的描述是指21世纪的中国,历史形成二元社会中,城市现代化,二、三产业发展,城市居民的殷实,受制于农村的进步、农业的发展、农民的小康相对滞后的问题。中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潜力巨大,且不论质的提升,仅从量上考察,中国的重大经济问题都依赖于农村、农业,农民问题的突破。“三农问题”实质是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同步问题,结构不协调问题。

农民问题的另一个重大问题是减负增收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再三强调要减轻农民负担,但个别地方“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农民负担照原样,引发农民抗交国税和集体上访等事件发生。农民负担重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农民负担重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改革力度不够,目前还有些地方政府部门仍是“管事的人不多,吃饭的人不少”。因此,减轻农民负担首先应该考虑加大力度进行机构调整,减员增效,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

如何让农民增收问题很重要,农民没有任何自己有效机构保障劳有所得,农民的农产品价格定位处于市场波动中,农产品价格与农民劳动价值严重背离,很多农产品价格没有完全包含农民的成本,一般仅仅体现农民的劳动成本和生产资料成本,在价格体系中农民的农产品价格一直处于弱势地位,农民的教育成本、子女抚养成本、医疗成本、养老成本、住房成本等往往都被价格认定所忽视,富裕的农民可以说没有一个是依靠真正种地发家致富的,主要依靠经商办企业、多种经济、土地或房屋出让、资源转让或外出务工等。

提高农民的劳动效率和降低农民劳动强度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当前农民劳动效率低下和劳动强度高是“三农问题”难以解决的关键。农民“脸朝黄土背朝天”劳动一年很多仅仅能解决温饱或温饱都难于解决。要提高农民劳动效率和减低农民劳动强度的关键是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机械化自动化与产业化。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自动化需要国家对农业科技的投资和科学技术研究开发。

农业问题,主要是农业产业化的问题。市场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根据市场配置资源的经济形态,农业的购销体制不畅是农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常常听到农民兄弟抱怨种了东西卖不出去或卖得过于低廉,根子在没有遵循市场规律。只有产业化企业化农业才有能力开辟销售线路,才能形成产供销一条龙,产供销形成一条龙是当前农业在市场经济中大有作为的一着好棋,只有农业企业化产业化才能形成产供销一条龙集约化,农业才有出路,否则农业只能停留小农经济,永远成为中国难题和困惑。

农业产业化企业化是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现代化自动化紧密联系的,也只有实现农业现代化自动化产业化企业化才能实现农民向农业产业化工人的转变,才能提高农民的劳动效率和降低农民劳动强度,解决“三农问题”。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三农”问题的解决必须考虑农业自身的体系化发展,还必须考虑三大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三农”问题的解决关系重大,不仅是农民兄弟的切盼,也是目前党和政府的大事。

解决“三农问题”一是要发展农业科技,改善农业环境,提高农业效率,降低农民劳动强度;二是建立农民协会组织,政府建立农产品价格体系考核制度是农民增产增收的保证;三是农业产业化(山地经济林业、绿化林、自然林、果园等)企业与农业科学研究建立桥梁联姻;四是建立农民与城镇市民互动机制,建立联合发展农业企业的机制和桥梁,农民以地为资本与城市工人技术和资金为资本开办农业产业化企业,农业产业化企业采用工资制与企业红利制度结合。
具体的相关产业你得去政府官网上查看呢

三农是哪三农?

“三农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农业问题的总称。 我国加入世贸后,参与国际竞争,使得三农的矛盾更为突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如加快结构调整,改革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等。但都无法回避由于农业人口过多而导致的生产能力过剩、商品化需求不足、人均占有资源过少限制收入增长,以及转移支付由于人口基数太大形成的财政压力等。因此,关键在于减少农民,加快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促使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以此带动农产品的商品需求,促进结构调整,从增加非农就业和农村人均资源占有量两个方面,提高农民收入,降低中国加入世贸后对农业带来的风险。 为何“三农”问题成为关注热点 影响社会稳定 据国家统计局等11个部委抽样调查,平均每个乡镇党政内设机构为16个,其人员平均158人,超过正常编制的2—3倍;平均每个乡镇下属单位为19个,其人员290余人。严重超编的吃饭人头给农民带来了沉重的压力,一部分政府机关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入不敷出,而这种财政状况正是农村滥收费的根源之一。另外,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农村的基尼系数由1978年的0.2124扩大到0.3361,增幅过快,也远远大于城市的增幅(0.16-0.295)。能否在201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关键是看“三农”问题能否得到很好解决 “三农”问题不解决,长期来看,不利于社会稳定;从短期来看,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劳动力过剩;就业压力大 据测算,中国的土地最多只需要1亿农业劳动力,而目前农村总计有劳动力约5.5亿,以吸收1.2亿计,依旧有近3亿剩余劳动力。以目前的人口增长速度和提供的劳动机会,至少在四十年后,中国还依然面临着的劳动力严重过剩的问题。众多的劳动力农村无法消化,只能向城镇转移,如何解决3亿人口的就业问题,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困难。

三农是指什么?

农民、农业、农村。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