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农助农

常见植物病害的病症 植物常见的菌类害病及杀菌药有哪些?

时间:2024-04-20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三农助农 文档下载

0

植物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

1、倒春寒

倒春寒是指到了3月底白天的气温已达20℃以上,不少朋友着急着将花花们搬到室外进行养护,但这个季节常常有冷空气时不时的南下,出现“倒春寒”的逆转性天气,这个时候我们的花花们就很容易由于过大的温差而出现冻伤等现象。

解决方法

面对倒春寒这种天气情况,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不要急于将植物搬出屋外,或者用塑料膜在植物外罩上,以防止冻伤。

2、白粉病

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花梗、花蕾及嫩梢,受害的部位会覆盖一层白色粉末状物,严重的时候会让叶子变黄,花蕾枯死,出现畸形花等

解决方法

硫磺粉熏蒸3月在棚室中采用电热熏蒸器,内置硫磺粉末,进行密封熏蒸,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植物常见病害
3、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危害植株的叶片、嫩梢、果实等部位,病斑呈圆形,颜色为灰褐色,到病状后期病斑会变成灰白色,伴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的黑色小斑点。

解决方法

改善植株的通风透气环境,保持盆土的湿润,以增加植株的抵抗力。如果病状处于发初期,可以用80%的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每10天一次,连续2-3次即可。

4、灰霉病

当温度升高,湿度过大且通风不佳时,灰霉病就很容易出现。灰霉病对叶片、花瓣的影响最为严重。

解决方法

开春以后我们要注意植物生长环境的通风和透光,降低室内的空气湿度,夜间不要再给植株喷水,防止湿气长时间滞留叶面。对于发病初期的植株,可于中午前后用65%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的的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交替喷洒,每10天一次,连续2-3次。

植物常见的菌类害病及杀菌药有哪些?

植物常见的菌类病害:炭疽病、锈病类、白粉病、霜霉病、叶枯病、烟煤病。

“菌”类病害主要指真菌病菌细菌等引起的植物问题,其产生的主要原因总结下来主要是:

1.多发生在闷热潮湿、通风和排水不好的环境下,日常需要注意通风,合理密植,花和叶片不要积水。

2.植株本身纤弱,有伤口,或者遭受其他虫害,抵抗力差,也容易遭受病害侵扰。

3.氮肥施用过多,导致植株细胞壁变薄,虽然茎叶大但是薄且弱,且叶片太大通风透光能力下降,光合作用过度消耗营养,多重因素导致植株抗逆性差,易遭受病害。

预防和急救原则:

1.择优品而种,选择抗病性好的品种,降低维护成本。

2.预防大于救治,日常需要做好病害的预防,给植物适合生长的环境,比如良好的光、水、通风,合理施肥等。

3.一旦发现病害就要马上处理,并且与健康的植物进行隔离,防止大范围感染,也可以对健康植物进行预防杀菌处理。

4.是药三分毒,轻微的问题先用物理方法,没办法再考虑用药 ,避免造成污染和给人体带来负面影响。

有哪些常见的药:

1.按效果范围分:

①窄谱药:专门针对一种或一类病害有用的 要针对性更强,效果更好。

②广谱药:针对大范围病害都有效,比如多菌灵、恶霉灵、小粉药 (噻呋酰胺)等。

2.按传导特性分:

①内吸性药:能通过植物叶、茎、根部吸收进入植物体,在植物体内输导至作用部位的杀菌剂,针对根腐病、黑腐病这类发生在植株内部的病也有效,常见的如小粉药 ,可以埋土拌土使用。多菌灵可以喷叶灌根使用。

②非内吸性药:仅作用在植株表面茎叶部分的,一般喷洒使用,效果有限。比如百菌清。

玫瑰花常见病害有哪些?

  玫瑰花有四种常见的病害,如:黑点病、白粉病、枝枯病和根头癌肿病,虽然偶而也发现其它病害如锈病、露菌病、炭疽病…等,但不如前四种病害严重。分别将其病症及防治方法讲解如下:

  玫瑰花黑点病

  玫瑰花黑点病为盾座菌科之病原菌Diplocarponrosae所引起,是玫瑰栽培最常见之病害,在高温多湿时期发病最严重。发生于叶、叶柄和茎部,植株受感染时,叶片出现黑色圆形病斑,尤其以接近地面之成熟叶片受害最多,罹病叶片会逐渐黄化而脱落,发病严重时,全株大部分叶片脱落,无法行光合作用,造成生育不良。

  防治玫瑰花黑点病首要之务在于保持栽培环境的卫生,例如:清理病叶,以防止真菌孢子再散布;尽量在早晨浇水,使叶片保持干燥,病原菌较不易繁衍散布。其次,注重修剪避免枝叶丛集,保持植株通风良好。可利用药剂防治,如以免赖得(亿力)1000倍喷洒全株,每隔5~7天施用一回,连续施用3~5回,还可兼治锈病和白粉病。

  玫瑰花白粉病

  玫瑰花白粉病属于真菌性病害,由病原菌Sphaerothecapannosa所引起。主要感染幼叶、嫩茎和花蕾等部位,其感染部位会出现白色粉状病斑;严重感染时叶片会变脆、萎缩卷曲而干枯。

  玫瑰花白粉病发病时期与黑点病不同,当气温较低而相对湿度较高时,白粉病的发生较严重,通常在冬季时发生最多。一般而言,气候潮湿、通风不良及日照不足下最容易发病,因此冬季栽培玫瑰必须防治白粉病,才能使玫瑰生育良好。防治玫瑰白粉病也和黑点病一样,必须注意修剪,以保持植株通风良好,并且避免在光照不足的地方栽种玫瑰,或与其它容易感染白粉病的植物隔离,如:百日草、大理花等。选择抗病性品种可减少白粉病的威胁,或利用免赖得(亿力)1000倍喷洒全株。

  玫瑰花枝枯病

  玫瑰花枝枯病又为溃疡病,为真菌性病原菌所引起,经由伤口进入植株,使茎部全部或部分坏死,进而往上或往下坏死,使患部上位之枝叶生长不良或枯死。玫瑰的伤口主要是由于修剪所造成,此外低温寒害或者嫁接等操作也会造成伤口,而枝枯病亦能从茎部刺剥落处进入。一般枝枯病在节间较易发生,所以修剪时应尽量使伤口靠近节的位置,可预防发生枝枯病。另外大轮种的玫瑰、植株营养不良或感染黑点病,皆较容易受感染。

  防治玫瑰花枝枯病,随时要将罹病的枝条切除并烧毁,因为病原菌会产生孢子在枝条上过冬,所以必须保持田间卫生。修剪病株前后要利用70%酒精或10%的漂白水消毒工具,修剪时伤口要靠近节的部位,并呈45角度可避免病原菌进入伤口。

  玫瑰花根头癌肿病

  由土壤细菌性病原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所引起,主要侵害玫瑰茎部和根部,常发生于植株与土壤接触的部位,受感染的部位肿大形成瘤状物而环绕茎部,使植株生育不良而至死亡。

  由于玫瑰花根瘤病感染植株之后很难治疗,因此最好一发现罹病植株必须马上拔除烧毁,并且利用土壤消毒剂消毒植穴后才可种植。预防根瘤病主要在于购苗时小心选购,于种植前后避免在茎部造成伤口,尤其在靠近土壤的部位。另外,不宜使用感病株附近之土壤覆土,以免感染。

如何描述园艺植物病害症状?举例说明

病状及其类型:病状指植物生病后本身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变色:植物受害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但植物细胞未死亡。 1.1 褪绿和黄化: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到抑制使叶片颜色变浅或褪绿变黄。如:豌豆黄顶病(黄化)、大白菜病毒病(沿叶脉褪绿)。 1.2 花叶与斑驳:部分叶绿素受到破坏,叶片黄绿相间或深绿和浅绿相间。如:苹果花叶病、萝卜花叶病、南瓜花叶病等。 2.坏死:是寄主被害后其细胞和组织死亡,仍保留着原有的形状。 2.1 斑点:根据病斑颜色不同,有褐斑、灰斑、黑斑、白斑等。 根据病斑形状不同:有圆形、椭圆形、梭形、不规则形,有的受叶脉所限成为角斑,有的沿叶脉发展形成条纹或条斑。如:豇豆褐纹病、黄瓜霜霉病、柑桔溃疡病、葡萄褐斑病、苹果灰斑病等。 2.2 穿孔:病斑部分组织脱落,形成穿孔。如:核果类穿孔病。 2.3 枯焦:早期发生斑点,随后迅速扩大或愈合成片,最后使局部或全部组织或器官死亡称为枯焦。如:马铃薯晚疫病和早疫病。 2.4 猝倒:幼苗茎基部坏死腐烂,缢缩呈线状、倒伏。如:茄科蔬菜幼苗猝倒病。 2.5 立枯:幼苗的根或茎基部与地面接触处腐烂,全株枯死,病苗不倒伏。如:茄科蔬菜苗期立枯病。 3.腐烂:是较大面积植物组织受病原物的破坏分解,细胞崩溃解体。 干腐——组织本身含水量较低,腐烂后水份很快散失。如:油菜菌核干腐病。 湿腐——组织本身含水较多,水份不易散发。如:瓜、果腐烂、大白菜的软腐病。 4.萎蔫:植物根茎的维管束受病原物侵害后,大量菌体堵塞导管,或是产生毒素,影响水份运输,使其枝叶萎蔫下垂。 (1)青枯:病株全株或局部迅速萎蔫,而叶片仍保持绿色。如:辣椒青枯病。 (2)枯萎与黄萎:病状与青枯相似,但叶片多先从距地面较近处开始色泽变黄,病情发展较慢,不迅速枯死。如:番茄枯萎病和黄萎病。 5.畸形:植物受害后,发生增生性病变或抑制性病变,分以下几种类型。 5.1 卷叶:叶片两侧沿叶脉向上卷曲,叶片较厚,硬而脆,严重时卷成筒状。如:桃缩叶病。 5.2 蕨叶:病组织发育不均衡,叶片变成线状或蕨叶状。如:蕃茄蕨叶病。 5.3 丛枝:受病后茎节缩短,枝条过度分枝,密集丛生。如:枣疯病。 5.4 瘤瘿:受病组织局部细胞增生,形成不定型的畸形肿大。如:柑桔根结线虫病、十字花科根肿病。 病征及其类型 病征是病原物在寄主的受病部位表现出来的特征。可分为以下类型: (1)霉状物:在受病部位产生的各种霉层,霉层具有一定的厚度。如:莴苣的霜霉病,葡萄霜霉病。 (2)粉状物:在受病部位产生的各种粉状物。如:瓜类的白粉病、梨白粉病等。 (3)粒状物:在受病部位产生的各种颗粒状物,形状、大小不定。如:十字花科蔬菜菌核病、瓜类的白粉病(闭囊壳)、苹果腐烂病、炭疽病。 (3)锈状物:锈病的病征。如豇豆锈病、枣锈病。 (4)脓状物:这是细菌病害独具的特殊病征。如:十字花科蔬菜软腐病、菜豆细菌性疫病、柑桔溃疡病。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