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农助农

三农种植致富技术 养鸭技术(养鸭技术和方法养鸭技术和方法有什么)

时间:2024-04-18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三农助农 文档下载

0

养鸭技术和方法养鸭技术和方法有什么


1、鸭苗选择,高质量的鸭苗很重要,鸭苗的质量要过关,鸭子的体型要到一定大小才能在外面养殖,一般鸭苗生长15天左右就可以放在外面养殖,如果在鸭苗很小的时候就放在外面养殖,会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放养密度,养殖户一定要注意鸭子放养的密度,密度和养殖户养殖区域大小,鸭子体型大小,以及生长情况有关。如果鸭子养殖密集,你所投放的食物可能会满足不了鸭子的需求,造成鸭子抢食的情况。一般一亩地可以放养200到300只生长了15天左右的鸭子。放养鸭子的地方可以选择一些附近有果树园子或者田地的地方,这样鸭子可以吃到一些天然食物,同时可以减少养殖户投入食物的数量。
3、环境选择,鸭子行动笨重,因此可以选择放养在一些有低矮的灌木或者比较矮的小树的地方,可在鸭子活动区域内设置障碍物,像围栏等,防治鸭子逃跑。放养环境很重要,附近水源要方便,杂草要定时清理,注意杀虫消菌,保证鸭子生长环境安全。室内养殖要注意通风,及时清理粪便,卫生经常打扫,食槽要干净,饮水要经常换新鲜的,多方面预防疾病的发生,使鸭子健康成长。
4、分类饲养,鸭子生长到一定周期就要对下蛋鸭子和商品鸭子分开养殖。蛋鸭还没下蛋时要适量投入食物,避免鸭子生长过于肥大减少下蛋数量。商品鸭子需要用笼子圈养在比较封闭的环境下饲养,减少鸭子的活动量,让鸭子更快生长,加快出栏时间。

养鸭秘诀,养鸭技术与鸭病的防治

1、夏季鸭舍中鸭群密度要适当降低,防止造成鸭群拥挤、堆叠死亡。2、入夏后养殖肉鸭要选择合适的饲料,购入饲料时要认真询问饲料配比。3、养殖户可以采取网上养殖模式,网养可减少仔鸭与粪便的接触,减少疫病传播的机会。4、鸭舍温度过高,就会容易使鸭群造成热应激,所以应注意鸭舍温度,减少阳光辐射。

一、养鸭秘诀

1、夏季鸭舍中鸭群密度要适当降低,防止鸭群出现拥挤、堆叠的情况,这样会使大量鸭子死亡。同时为保证鸭群有充足的饮水,要适当增设饮水器、食槽等。

2、仔鸭采食量一般会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因此,入夏后一定要为其选择合适的饲料。购入饲料时一定要询问饲料的配比,同时在满足所有必需氨基酸的前提下,一定要使蛋白质水平尽可能处于最低限。

3、养殖时可以采用网养的办法,网养由于养殖前期投入比较大,所以许多养殖户都不采用这种方法养殖。但与传统养殖方式相比,网养可减少仔鸭与粪便接触,减少疫病传播,降低发病率,减少鸭群的营养消耗及产热量,有利于鸭群健康。

4、鸭舍如果温度过高,就会使鸭群产生热应激,所以一定要注意鸭舍温度,减少阳光照射。高温期间可在鸭舍四周增设降温帘、通风口等设施,在日常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在鸭舍周围种植绿色植被,这样能降低环境温度。

二、养鸭技术与鸭病的防治

1、鸭场的选择一定要注意地势,鸭子虽然喜欢水,但鸭场建设还是要高一点,避免出现积水。潮湿积水的场地容易滋生蚊子、苍蝇等害虫,还容易使鸭产生多种寄生虫病。鸭舍的方向一定要坐北向南,通风向阳,保证鸭舍里面阳光充足。

2、由于不同日龄的鸭子会产生不同的疾病,如果一个鸭舍内饲养着不同日龄的鸭子,就很可能会出现交叉感染。如果采用全进全出制度,比如一批鸭子全部转出或上市,鸭场经过彻底消毒后,再饲养下一批鸭,这样就不会让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存在。

3、在疾病预防中,环境净化非常重要,一定要做好鸭场的卫生防疫工作。鸭场的大门口和各个鸭舍的进出口都应设置消毒池,所有进出人员和车辆必须从池内走过,消毒可用3%-5%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要定期更换。

种鸭养殖技术?

由于气候方面的原因,蛋鸭在冬季都有不同程度的产蛋率下降,而冬季鸭蛋的价格又相对较高。所以,采取相关措施,提高鸭群冬季产蛋率,则是提高养鸭经济效益的最佳途径。
一、喂料关。冬季天气寒冷,要适当增加能量饲料的比例,同时还应根据鸭群不同产蛋率适时调整饲料配方。此外,饲料中要适量掺入多种维生素,以满足蛋鸭对各种维生素的需要。饲喂时,每天宜喂3~4次,饮与舍温相同的清洁水,并每隔15天给蛋鸭喂3天鱼肝油,每只鸭子每天1毫升,这样有利于提高或保持蛋鸭的产蛋率。
二、防冻关。鸭的产蛋量与温度有密切的联系。如温度在0℃以下时,鸭的产蛋量会大幅度下降。冬季欲使蛋鸭保持较高的产蛋率,棚舍内的温度以不低于6℃为宜。因此,为减少棚舍热量的散发,防止寒风侵袭,可将棚舍四面通风处封严。如果天气太寒冷,则应在棚舍内增设供热设备。另外,棚舍内的垫草应勤换,并保证地面清洁、干爽,不可让蛋鸭在潮湿、寒冷的地方过冬。
三、放养关。冬季每天应根据天气将蛋鸭放出棚舍外,让其自由觅食、嬉水、活动,这样有利于蛋的形成和产蛋。但放养时一定要选择背风地方放牧,赶鸭时最好逆风驱赶,以免鸭羽毛被风揭开受湿受凉。同时,在蛋鸭下水运动时,一定要先让鸭子在旱地上运动半小时后再让其下水,这样可防止鸭子下水后因水凉而抽筋。
四、补光关。由于冬季日短夜长,对于产蛋高峰期安排在冬季的蛋鸭群,应注意用人工光照补充天然光照时间的不足。一般可在棚舍内离地面2米处,每30平方米左右挂一个60瓦的灯泡,并加上灯罩。开灯补照时间一般在每天晚上的5~8时及次日凌晨的4~7时。

怎样养鸭最科学

一、鸭采食的昼夜变化规律。自然光照下,鸭群在一昼夜内有3个采食高潮,分别在早晨、中午和晚上。据此,在饲养管理上应做到:⑴加强早饲。鸭群在黎明食欲特别旺盛,此时喂饱、喂好可使蛋鸭多产蛋,肉鸭长膘增重快。⑵定时放牧。放牧应在鸭子早、中、晚3次采食高潮时进行,其他时间让鸭群休息或将其赶入水中,劳逸结合。如需饮水、给药或拌饲给药,最好安排在鸭子采食高峰时进行。 二、鸭产蛋的昼夜变化规律:据报道,蛋鸭产蛋主要集中在午夜以后到黎明以前这段时间,通常不在白天产蛋。为提高产蛋率应做到:⑴晚上10时准时关灯,停止照明,以保证蛋鸭在次日1-4时的安静环境中产蛋。⑵如发现鸭子产蛋普遍晚于5时,并且蛋头较小,说明其日粮中精料不足,要及时按标准增加精料。⑶若鸭子在白天产蛋,则多是因饲料单一、营养不足,早上放牧过早或鸭舍内温度高、湿度大等恶劣环境所致。应有针对性地改善其饲养管理条件,并暂时推迟鸭子每天早上的放牧时间(8时)。 三、鸭交配的昼夜变化规律:据报道,种鸭交配一般要选择早晨或傍晚,在广阔的水面进行。因此,要充分利用种鸭早上或晚上的交配高峰期将其赶到较深的水域,以提高种鸭的受精率。 四、酉时病的昼夜变化规律:酉时病是因鸭子于每天下午酉时(17-19时)发病而得名。该病发作时鸭子剧烈骚动、快速聚堆,导致部分弱鸭被践踏致死,死亡率常达20%左右。此病是由于运输应激所致,所以应尽量减少鸭子远距离运输前后的各种应激。鸭子运输后数日内,于每天酉时前1-2小时在日粮中添加抗应激药物,以便及时制止酉时病的发生。 五、免疫应答的昼夜变化规律:据报道,家禽对免疫制剂(疫苗、菌苗等)敏感性的强弱呈昼夜周期性变化,白天敏感性差,免疫应答迟钝;夜间接近凌晨时,肾上腺素分泌最多,免疫应答最敏感。所以家禽(包括鸭、鹅、鸡)的免疫工作在凌晨时进行效果好。好处有两点:⑴家禽夜间停止活动,容易捕捉,应激反应小。⑵在家禽免疫应答每天凌晨时进行接种,可使其更快、更好地产生免疫力。(广西 陆明华 周横) ( 来源:《农村百事通》 最好买书看看啊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