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三农助农

5种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的类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时间:2024-04-17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三农助农 文档下载

0

园林树木的叶部病害有哪些?

园林树木叶部病害种类很多,主要症状类型有畸形、花叶、斑点病、锈病、白粉病、煤污病等,造成树木提早落叶,花畸形或不能开放,植株生长不良,甚至枝条枯死。

(一)白粉病

白粉病是阔叶树上常见病害,世界各国均有分布。白粉病种类很多,寄主专化性很强。白粉病菌主要为害叶片、新梢、花芽、花柄、枝条,病菌侵染后,在叶片和嫩梢表面形成白色粉状物(即菌丝和粉孢子),后期白色粉状物霉层变成淡灰色,受害部位出现闭囊壳的小黑点。受害植株叶片凹凸不平、卷曲,枝条畸形,严重时花小而少,叶片萎缩干枯,影响植株生长,甚至死亡。白粉病是真菌病害,为害树木有月季、蔷薇、苹果、牡丹、梨、核桃、板栗、柿、桑、葡萄、黄栌、山桃、桃、李、樱桃、山楂等。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芽、病枝或落叶上越冬。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病菌的分生孢子可进行再侵染,一年中再侵染次数很多,对温度、湿度适应能力强,以夏初和秋末发病较重。

图1 白粉病

防治方法:

(1)结合修剪,剪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

(2)加强栽培管理,增施磷、钾肥,控制氮肥,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力。

(3)发病初期可喷洒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二)锈病

真菌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和芽。春季展叶后开始发病,在叶背及叶柄、叶脉上产生黄色锈孢子器,突出表皮后散出橘红色锈孢子,侵入植物,初夏大量蔓延,形成橘黄色或黄褐色粉状夏孢子堆,使枝叶失绿变黄,病斑明显隆起,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或花蕾干瘪脱落。

1.常见种类

(1)苹果锈病

又名苹桧锈病、苹果赤星病。除为害苹果外,还可为害海棠、沙果、花红、山定子等苹果属植物。苹果锈病病菌是一种转主寄生性真菌,转主寄主主要是桧柏,还有龙柏、刺柏、高塔柏、柱柏、圆柏等,一般在有转主寄主的地区发病较多。

(2)梨锈病

又名梨赤星病,可为害梨、木瓜、山楂、海棠,转主寄主为桧柏、龙柏等(如图2)。

图2 梨锈病

(3)玫瑰锈病

在我国玫瑰产区普遍发生,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侵害芽、嫩枝及果实。除为害玫瑰外,还可为害月季、蔷薇及蔷薇属多种植物。病菌在病株和病落叶上越冬,借气流传播。

2.防治方法

(1)避免海棠、山楂等观赏树种与桧柏或其他转主寄主混栽,切断侵染链。在风景区应将桧柏树上的越冬菌瘿剪除,在寄主萌芽期,在桧柏树上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喷1∶1∶160的波尔多液。

(2)药剂防治。开花前和落花后,喷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生长季结合其他病害防治喷200倍多量式波尔多液,65%代森锌7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液。

(三)褐斑病

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如图3),感病后叶片病斑呈圆形或近圆形,紫褐色,后期变为黑色。病斑与健康部分界线分明,严重时多数病斑可连成片,使叶片枯黄脱落,影响开花。主要为害榆叶梅、贴梗海棠、蔷薇、月季、牡丹、芍药、丁香、杜鹃、广玉兰等树种。褐斑病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器在枯叶或土壤里越冬,借助风雨传播,该病夏初开始发生,以秋季为害严重。高温高湿、植株过密、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土壤连作均有利于病害发生。

图3 褐斑病

防治方法:

(1)清除病枝病叶,集中烧毁,减少病菌来源。

(2)加强管理,注意通风,避免密植。地下水位高的要开沟排水,降低湿度。

(3)发病期间,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百菌清500倍液。每隔10~15天喷洒1次,连喷2~3次,药液应在叶片正反两面均匀喷洒。

(四)黑斑病

真菌性病害,叶、叶柄、嫩枝、花梗均可受为害,但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呈褐色放射状病斑,边缘明显,直径5~10mm,斑上有黑色小点,严重时叶片早期枯萎脱落,影响生长。为害月季、桂花、梨、核桃、广玉兰等,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叶、枯枝、土壤中越冬,也可潜藏在植株芽鳞、叶痕及枝梢上。初夏和秋末为发病盛期。分生孢子借助风力、雨水传播,扩大传染。雨水多、湿度大、光照不足、通风不良均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秋冬季剪除病枝、病叶,消除地下落叶及残株,集中烧毁,以减少菌源。

(2)选用抗病、耐病品种。

(3)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注意整形修剪,通风透光,雨季注意排水,降低湿度。

(4)展叶期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5%百菌清1000倍液。10~15天喷1次,共2~3次。

(五)炭疽病

真菌病害,多发生在叶尖和叶缘,枝梢也可受害,引起梢枯。发病初期为圆形或半圆形病斑,中央灰白色或浅褐色,边缘暗褐色,后期病斑上着生黑色小点,散生或呈轮状排列,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该病主要为害山茶、兰花、广玉兰、橡皮树、茉莉、含笑、梅花等。病菌以菌丝体在植物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分生孢子借助风雨、浇水等传播,从伤口侵入,霉雨季节发病较重,使叶子整片发黑,影响生长,严重时整株枯死(如图4)。

图4 炭疽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优良品种。

(2)及时剪除病叶并烧毁。

(3)保持通风透光,浇水时尽量减少叶面水。

(4)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75%百菌清500倍液。

(六)煤污病

又称煤烟病,在花木及观赏乔灌木上发生极为广泛,尤以温室和大棚内的花木发生更普遍。由于病株叶面布满黑色霉层,不仅影响花木的观赏价值,同时也影响花木的光合作用,导致植株生长衰弱,提早落叶。该病为害叶片,有时也为害嫩枝和花。可为害山茶、茉莉、黄杨、蔷薇、白兰花、常春藤、海桐、桂花、米兰、栀子、枸骨、连翘、木槿、扶桑、牡丹、玉兰、石榴、夹竹桃、柑橘类、忍冬等多种观赏植物。该病是由多种煤污菌侵染所致,这些病菌主要寄生在蚜虫、介壳虫等排泄的粪便和分泌物上。因此花木发生这些虫害时,便为煤污菌提供了营养,这是发病的直接原因;此外,荫蔽、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均易发生此病。

防治方法:

(1)防治蚜虫、介壳虫、粉虱等害虫,这是防治煤污病的根本措施。

(2)适当修剪,以利通风透光,增强树势,减少发病。

(3)发病严重时,可喷洒0.3波美度石硫合剂。

(七)桃细菌性穿孔病

主要为害叶片,也能侵害枝梢和果实。叶片上病斑初期为水渍状小点,淡褐色,逐渐形成圆形或近圆形的褐色或紫褐色病斑,病斑边缘有淡黄色晕圈。后期病斑周围组织木栓化而引起病部组织脱落,形成穿孔,孔的边缘有坏死组织残留,病叶多变黄,提早脱落,枝梢受害后,开始产生淡褐色水渍状斑点,逐渐扩展成纺锤形的凹陷溃疡,有黄色菌溢。病原为细菌,在枝梢或病芽内越冬,通过昆虫或风雨传播。除为害桃外,还可为害碧桃、杏、李、樱桃等树种(如图5)。

图5 桃细菌性穿孔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2)冬春季清除枯枝、落叶、病果,剪除病枝,以减少菌源。

(3)萌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

(4)发病初期喷95%细菌灵500~800倍液,或链霉素50~100mg/kg,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400~800倍液,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200倍液等。

(八)桃真菌性穿孔病

由真菌侵染所致,发生严重时,可引起叶片穿孔,提早脱落,枝梢枯死。

1.常见种类

(1)褐斑穿孔病

可为害桃、李、杏、梅花、樱桃、柿等。主要为害部位为叶片、枝梢、花芽和果实。叶片受害后,先产生紫褐色小点,后逐渐扩大成圆形,略带轮纹,边缘呈紫褐色的病斑,病斑中央灰白色或褐色,后期偶尔在病斑两面有灰褐色霉状物(如图6)。病斑可脱落形成穿孔,穿孔后孔的边缘整齐。病菌以菌丝体在枝梢病组织内越冬。

图6 褐斑穿孔病

(2)霉斑穿孔病

可为害桃、碧桃、李、杏、樱桃等。为害叶片、枝梢、花芽和果实。叶片受害初期呈淡黄色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后期病斑变为褐色,最后穿孔。幼叶被侵染后,不形成穿孔,大部分焦枯。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污白色霉状物。枝梢受害后多以芽为中心,形成长椭圆形病斑,边缘紫褐色,并发生裂纹和流胶。果实受害,病斑初期为紫色或红褐色,中央凹陷。此病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被害枝梢或芽内越冬。

2.防治方法

(1)加强管理,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合理修剪,通风透光,增强树势,提高抗病力。

(2)清除病叶,剪除病枝,以减少菌源。

(3)萌芽前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

(4)发病初期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瑞毒霉锰锌500倍液。每15~20天喷1次,连喷2~3次。

(九)桃缩叶病

叶片受害,病叶变厚,沿叶缘向内卷曲,病部肿胀皱缩,肉质肥大变脆,叶面凹凸不平,变红褐色,在叶片正面出现银白色粉状霉层,随后病叶变黑枯死脱落。新梢病部肿胀,黄绿色或灰绿色,节间缩短,叶卷曲丛生,严重时枝梢枯死。花器受害变扭曲,幼果受害畸形并有裂口和疮疤,大果受害病部出现红肿(如图7)。此病可为害桃、碧桃、蟠桃、扁桃和油桃。冷凉高湿利于发病。以芽孢子在树皮和芽鳞片上和潜入鳞片缝内越冬,以子囊孢子或芽孢子在桃芽鳞片和枝干的皮上越夏。

图7 桃缩叶病

防治方法:

(1)芽开始露红期喷3~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喷药均匀周到,效果很好。

(2)萌芽前喷1次6%多硫化钡,落叶后喷3%的硫酸铜,效果也好。

(3)在产生灰白色霉层之前摘除病叶,剪去病梢。

(4)发病初期喷75%百菌清600~1000倍液,80%代森锌600倍液等。

三、根部病害及防治

园林树木根部病害种类不多,但其为害往往是毁灭性的。根病的症状表现主要有瘿瘤、毛根、皮层腐烂;地上部分表现为起初枝条色泽不正,继之展叶迟缓,叶形变小,提前落叶,萎蔫,最后全株枯死。大树发病能延缓数年而不被发现,苗木发病一般当年枯死。

(一)根癌病

又名冠瘿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寄主约61科300多种,如桃、梨、苹果、樱桃、梅、李、榆叶梅、月季、罗汉果、核桃、柏、柳、银杏、橡皮树等。根癌病主要发生在根颈处,有时也发生在主根、侧根或地上部的主干、枝条上。受害处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肿瘤(如图8)。初生的小瘤灰白色或肉色,柔软,表面光滑,后逐渐变成褐色或深褐色,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并龟裂,瘤的内部组织紊乱。病源细菌在根部肿瘤、土壤的寄主残体中可存活1年以上。病菌通过灌溉水或雨水、地下害虫、苗木、插条、嫁接材料及工具传播,伤口侵入。高温高湿最利发病。苗木根部伤口多,则发病重。

图8 根癌病

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禁止带病苗木出圃,销毁病苗病株。对可疑苗木用1%硫酸铜水溶液浸泡5分钟,再放入50倍石灰水中浸泡1分钟,或用链霉素100~200mg/kg浸泡20~30分钟消毒,用清水冲洗后栽植。

(2)选择未感染根癌病地区建立苗圃,否则需进行3年以上轮作。

(3)防止苗木产生各种伤口,防治地下害虫和线虫。

(4)苗木移栽前,用放射土壤杆菌K84的细菌悬浮液(10^6个/ml)对苗根或插条浸泡处理,可预防核果类和蔷薇等的根癌病。

(5)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对初起病株,可用刀切除病瘤,然后用石灰乳或波尔多浆涂抹伤口,修剪工具用1%甲醛消毒。

(二)立枯病

病菌从土壤侵染幼苗根部和茎基部,使病部下陷,缢缩,呈黑褐色。幼苗组织未木质化时造成猝倒现象,幼苗自地面倒伏;幼苗已半木质化或木质化时,表现立枯症状。潮湿时病部长白色菌丝或粉红霉层,严重时造成苗木萎蔫死亡,引起缺苗断垄。为害苹果、梨、银杏、海棠、桃、紫叶小檗、葡萄、杜梨、松、杉等园林树木。以菌丝或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潮湿低温,土壤板结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及时拔除病株,集中烧毁。

(2)对土壤进行消毒,可用40%福尔马林,用药50ml/m2,加水至8~12kg后浇灌地表,或用70%的五氯硝基苯粉剂与8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等量混合均匀,用量8~10g/m2。

(3)幼苗出土前,适当控制浇水。

(4)发病初期用50%代森铵300~4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浇灌。

(三)紫纹羽病

又称紫色根腐病。该病分布极广,寄主约有45个科100多种植物,如松、杉、杨、柳、槐、香椿、苹果、梨、桃、葡萄、枣、板栗、酸枣、桑等。病害先从幼嫩新根开始,逐步扩展至侧根及主根。感病初期,根部先失去原有光泽,后变为黄褐色,最后变黑腐烂。被害根的表面有紫色网状菌丝或菌丝束,有的还会出现很小的紫色菌核。病根皮层很容易自木质部剥离。在雨季,菌丝体能蔓延至根颈部或茎基部,甚至达根际土壤表面,形成紫红色皮膜状的菌丝层。病菌以病根上的菌丝体、菌丝束、菌核和菌膜越冬,通过土壤、水流、苗木传播病菌。菌丝菌索的生长延伸也有传播蔓延作用,低洼潮湿或排水不良地区有利于病原菌的滋生。

防治方法:

(1)与禾本科植物轮作,间隔5~6年。

(2)选排水好、土质疏松透气地种植。

(3)土壤消毒,用50%多菌灵5~10g/m2。

(4)培育无毒苗木,需引进苗木时,严格检查,防止引入病苗。

(5)苗木可用45℃温水浸泡20~30分钟进行消毒,也可用2%硫酸铜浸根3小时,或20%石灰水浸根0.5小时,处理后用清水冲洗根部后栽植。

(6)及时处理病株,轻病株可切除病根,切面用波尔多液等消毒,周围土壤用20%石灰水或25%硫酸亚铁浇灌。拔除重病株烧毁,换去病穴土壤。

(四)根结线虫病

线虫类病害。地下部分表现为侧根及须根上形成大小不等的瘤状物,光滑坚硬,后变为深色,内有乳白色发亮的粒状物,即线虫虫体。可影响根部吸收,使地上部分生长衰弱,植株矮小,叶片发黄、花小,严重时可导致植株死亡。主要为害牡丹、芍药、月季、蔷薇、扶桑、茉莉、茶花、桂花、大岩桐、金丝桃等多种园林植物。该虫以卵、幼虫、成虫在土壤中或病体内越冬,主要靠土壤传播;病苗病株可造成远距离传播,流水、未腐熟肥料、工具、人也能传病。

防治方法:

(1)加强检疫,以免病害传播到无病区。

(2)进行土壤消毒。可用20%二溴氯丙烷5~8g/m2;或4%滴灭威颗粒剂20g/m2;或3%呋喃丹颗粒剂15~20g/m2处理。

(3)发病期施用10%克线磷,约30~45kg/hm2。

常见植物病害20种

01

叶片出现斑点或斑块

如果叶片的斑点或斑块起皱变褐,可能是缺水造成的。若斑部软化、呈黑褐色,可能是浇水过冷、水溅到叶片上、化学药品的伤害、日灼病或病虫造成的。若斑点湿润有水疱状或干燥而凹陷,这是病害造成的。有几种害虫能刺吸植物的叶片为害。

02

突然落叶

叶片没有褪色就萎蔫,突然脱落,往往是由于植物受到了突然的袭击,如温度骤然的大幅度升降,白天日照强度的急增,或强冷风的吹袭;土壤的过度干燥,特别是木本植物更易落叶。

03

顶部叶片小而黄,严重时出现褐斑

喜酸性土植物和对钙质敏感的植物在北方浇含钙质多的水(硬水)和用含钙质比较多的培养土容易出现的现象。

04

叶片卷曲脱落

由于温度低,顶部喷水或吹冷风造成的。

05

叶片黄化脱落

偶尔有老叶片脱落是正常的。大量的叶片同时黄化脱落则表明浇水过多,室内温度骤然降低或局部冷空气对流所致。

06

叶片呆板无生气

可能是光线过强或红蜘蛛为害的结果。健壮的叶片积满灰尘,也会缺乏生气,注意清洗。

07

叶片出现损伤性裂口和孔洞

通常原因是:宠物或人为的机械损伤(刚萌发的叶芽受伤)是昆虫为害。

08

花蕾脱落

导致叶片脱落的原因同样可以引起花蕾脱落。花蕾脱落最常见的原因是空气干燥、缺水、光照少、开花前盆的位置变动或昆虫为害。

09

花很快枯萎

最可能的原因是缺水、空气干燥、光线太弱或温度太高。

010

叶片萎缩

要么是土壤干燥,要么浇水太多或盆底排水孔堵塞,以至使根系腐烂。也可能是阳光太强(特别是中午)、空气干燥、温度太高,根系长满盆或虫害。

花卉病害有哪些?

真菌病害是花卉发生最多的常见病害,约占花卉病害的90%左右妞常见的有白粉病、炭疽病、灰霉病、叶斑病等。 (1)白粉病。白粉病是花卉最常见的病害,多发生于月季、菊花、大丽花、瓜叶菊、非洲菊等。主要为害嫩叶、嫩芽、嫩梢、花蕾和花梗。发病叨受害部位出现褪绿斑点,以后逐渐变成白色粉状物,后期病斑变成灰色。病害常造成花卉植株矮小,嫩梢弯曲,花少而小或不能开放,叶片凹凸不平,丹丹严重时叶片卷丹曲千枯甚至整株死亡。 (2)炭疽病。多发生于兰丹花、君子兰、仙客来、亘鸡冠花等慧主要为害叶片也伎染茎、嫩梢、花蕾、果实等部分。初期从叶夫和叶边缘开始友病,在叶面上出现近圆形病斑,病斑边缘多呈紫褐色中央为淡褐色或灰白色,后期病斑上生有黑色小点,丹呈轮纹状排列严重时可造成叶片枯死。 (3)灰霉病灰霉病多发生于仙客来、大丽花、瓜叶菊、非洲菊月季翠菊唐菖蒲、杜鹃、一品红、百合等,主要为害叶芝花和果头等部位。一般发病初期出现水渍状斑点,以后逐渐扩大变成褐色或丹紫褐色病斑。天气潮湿日寸病斑上长出灰色茸毛状物严重时整株死亡。 (4)叶斑病叶斑病是由于花卉受到不同的病菌侵染后,引起叶片历邦细胞坏死,而表现出的斑点症状。常见的有角斑淑冬斑圆斑灰斑黑斑、褐斑等,其中发病较多、为害严重的是真菌性叶斑病其主要分为黑斑病和褐斑病。黑斑病主要为害美人蕉月季等友病后叶片上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的黑色紫、一品红、杜鹃、月季菊花、非洲菊、鸡冠花等。发病后叶片上出现圆兄戈近圆开黑褐色、褐色病斑,严重时可造成大量焦叶。 防治方法:1、花卉生长期间,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每隔7~l0夭喷一次,连续喷3~5次即可起到防佃效果2、及时剪除病枝、病叶,集中销毁'。冬春季彻底清除枯枝落叶3、压意通风透光,合理浇水与施肥,提高抗病力。4、在发病初期喷50%多菌灵500~800倍液,或75%百菌清600~800倍液。防冶灰霉病可用70%五氯硝基苯与80%代森锌等量混勺,进行土消毒,每平方米用药8~10克。

植物病害的类型有哪几种?各有什么特点

二、根据寄主受害部位可分为:根部和茎基部病害、茎叶部病害和果实病害等。 三、根据症状表现分为:腐烂型病害、斑点病害、坏死型病害、花叶或变色型病害等。 四、根据病原生物类型可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线虫病害以及寄生植物病害等。 五、根据病原传播方式可分为:种传病害、气传病害、土传病害和介体传播病害等。 六、根据致病因素的性质可分为:侵染性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省农资协会)

栏目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