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者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减少用药量,避免环境污染,避免过量化学药剂对作物生长造成不必要的影响。也就是说豆角通过育苗移栽,可以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发病初期,叶背面产生淡黄色的小斑点,后变锈褐色,隆起呈小脓疤状,后扩大成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发出红褐色粉末。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0%甲托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瑞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粉必清150倍液。
常见的农业种植技术有哪些
1.科学选种技术选种属于作物栽培的首要环节,品种质量影响作物的整体生长和产量。选种时要避免使用带病的种子,防止影响后续的栽培管理。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浮力法初步判断种子的好坏。
2.提高耕地管理水平。
随着作物生长阶段的不同,耕地管理涉及的工作在土地管理和播种管理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一般情况下,播种移栽前要对土地进行翻耕、镇压、起垄,使种植环境达到较高要求。
3、水肥一体化技术
不同种类作物的生长周期差异较大,对水肥的需求也不同。在作物栽培和生产管理工作中,要根据作物的生长习性和不同阶段的生长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土地肥力和灌溉比例,使作物不同阶段的生长养分得到更好的保障。
4.栽培技术的应用
栽培技术是影响农作物高产的诸多因素之一。栽培技术可以为农作物的高产提供良好的技术保障,从而使农作物的栽培更加精细化、科学化。目前,在我国农业种植技术的科研工作中,根据农作物的不同类型和地域因素,农作物的栽培技术也有专门的配套措施。
5.注意防虫。
在种植期间,常见的农作物病虫害有叶枯病、病毒病、白粉病,常见的农作物害虫有玉米螟、棉铃虫蚜虫等。种植者应积极采取措施预防疾病,减少用药量,避免环境污染,避免过量化学药剂对作物生长造成不必要的影响。
农学专业知识技能
农学专业知识技能介绍如下:
1.农业科学知识
农作物生物学:了解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生理特性和生物学特性,以及不同作物的种植要求和特点。
土壤科学:熟悉不同类型的土壤特性,包括土壤结构、养分含量、水分保持能力等,以及土壤肥力的评估和改善方法。
植物保护:了解农作物病虫害的防治方法和策略,包括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
农业气象学:掌握农业气象学的基本原理,了解气象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生产的影响,以及天气预报和气象灾害的应对措施。
2.农业技术知识
种植技术:熟悉不同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栽培方法,包括土壤准备、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采收等。
养殖技术:了解畜禽养殖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包括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繁殖技术等。
农机操作:掌握农业机械的使用和维护方法,包括拖拉机、收割机、播种机等常用农机的操作技巧。
农产品加工技术:了解农产品的加工方法和技术,包括蔬菜水果的分级、加工和贮藏技术,畜禽产品的屠宰和加工技术等。
3.农业管理知识
农业规划:了解农业发展规划和农业项目的策划和实施过程,包括市场需求分析、投资评估、项目管理等。
农业市场分析:熟悉农产品市场的供需情况和价格变动趋势,掌握市场调研和市场营销的方法和技巧。
资料拓展
农学定义
农学主要研究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种子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农作物的栽培与耕作、农作物转基因育种、种子生产与检验、农产品加工与营销等。
例如:玉米的人工授粉,水稻的栽培与育种,玉米、花生等农作物加工成食用油,农场的经营与管理等。
谁知道如何种植蔬菜方面的知识,给小弟说说!
你好我是大棚专用(二氧化碳增长剂)厂家的。我给你找了点资料希望对你有点用途。 大棚豆角栽培技术 一、育苗。豆角种子较小,抗寒能力弱,播种前对种子进行精选是保证苗全、苗壮的关键。豆角以往多采用直播,近几年大棚内实行育苗移栽法,可充分保护根系不受损伤。便于上下茬安排,不但可以早播、早收,提前供应市场,还能保证苗全苗壮促进开花结荚,增加产量。实践证明,育苗可比直播增加产量27.8%—34.2%,提早上市10—15天。豆角直播茎叶生长旺盛而结荚少,育苗移栽结荚多。也就是说豆角通过育苗移栽,可以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从生理上讲,豆角育苗期正处在短日照下,对促进花芽分化有利,故开花结荚部位低。 育苗移栽多采用小塑料袋和纸筒(纸钵)育苗,也可采用5×5厘米营养土方块育苗,每穴2—3粒种,浇透水,注意保温和控制徒长。 育苗期要根据前茬蔬菜的拔秧期推算。苗龄一般为20—25天。一般在冬至前后育苗。 为了利于种子发芽和杀死附着在种皮上的虫卵、病菌,采用高温消毒“籽”播种,效果很好。即先将种子精选,放在盆中用80℃—90℃的热水将种子迅速烫一下,随即加入冷水降温,保持水温25℃—30℃左右4—6小时,捞出稍晾播种,一般不再播前催芽。 二、整地施基肥和作畦。豆角喜土层深厚的土壤,播前应深翻25厘米,结合翻地铺施土杂肥5000—10000公斤,过磷酸钙50—75公斤或磷酸二铵50公斤,钾肥15—25公斤。整地后作畦,畦宽1.2—1.3米,每畦移栽两行豆角,穴距20厘米左右,每穴移栽2株。每亩5500—5000墩。 三、插架、摘心、打杈。架豆角甩蔓后插架,可将第一穗花以下的杈子全部抹掉,主蔓爬到架顶时摘心,后期的侧枝座荚后也要摘心。主蔓摘心促进侧枝生长,抹杈和侧枝摘心促进豆角生长。 四、先控后促管理。豆角根深耐旱,生长旺盛,比其它豆类蔬菜更容易出现营养生长过旺的现象,加之大棚栽培,光照弱、温度高、肥力足,营养生长旺盛就更为突出,进而影响开花结荚。田间管理上要先控后促,防止茎叶徒长和早衰。 豆角从移栽到开花前,以控水、中耕促根为主,进行适当蹲苗,促进开花结荚;座荚后,要充分供应肥水,使开花结荚增多。具体做法是:育苗移栽豆角浇定苗水和缓苗水后,随即中耕蹲苗、保墒提温,促进根系发育,控制茎叶徒长。出现花蕾后可浇小水,再中耕。初花期不浇水。当第一花序开花座荚后,几节花序显现后,要浇足头水。头水后,茎叶生长很快,待中、下部荚伸长,中、上部花序出现时,再浇第二次水,以后进入结荚期,见干就浇水,才能获得高产。采收盛期,随水追肥一次,亩施优质速效化肥、二胺50斤或磷酸二氢钾22—25公斤。 五、病虫害防治 1、煤霉病:豇豆煤霉病又叫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及荚。发病初期仅叶两面生赤色或紫褐色小点,扩大后呈近圆形至多角形淡褐色或褐色病斑,直径0.5—2厘米,病斑边沿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出灰黑色霉层,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严重时致早期落叶。防治方法:加强田间管理。适当密植,通风透光,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能力,发病初期喷400倍多菌灵液,或40%多硫悬浮剂800倍液,50%混杀硫悬浮剂液500倍,77%可杀得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或加瑞农700倍液。每亩药液50—60公斤,7—10天1次,连续2—3次。 2、锈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柄和荚。发病初期,叶背面产生淡黄色的小斑点,后变锈褐色,隆起呈小脓疤状,后扩大成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后散发出红褐色粉末。即夏孢子。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50%硫磺悬浮剂200倍液,或粉必清150倍液。 3、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害茎蔓及荚果。叶片染病,初期叶背出现黄褐色斑点,扩大后,呈紫褐色斑,其上覆有一层稀薄白粉。病原为子囊亚门的真菌。防治方法:发病初期喷洒70%甲托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40%瑞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粉必清150倍液。 4、豆角炭疽病:该病在茎上产生梭形或长条形病斑,初为紫红色,凹陷,重者危害荚查,形成红褐色病斑,属真菌性病害。该病在多露、多湿条件下发病重。防治方法:种子处理用种子量的0.4%的多菌灵或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或用60%防霉宝600倍液浸种30分钟,洗净晾干后播种。发病初期用70%甲托500倍液或炭疽福美800倍液喷雾,施宝灵每瓶对水50—60公斤或特谱哩500倍液喷雾。5—7天,连续2—3次。 5、斑枯病: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斑多角形至不规则形,直径2—5毫米,初呈暗绿色,后转紫红色,数个病斑融合为病斑块,致叶片早枯直至落叶。通常温度高湿度大利于发病。防治方法:发现病株,及时将病叶摘除销毁。初期喷洒百菌清+甲托700—1000倍混合液,百菌清1000倍液+70%代森锰锌1000倍混合液,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后期克抗灵1000倍液或克露500倍液喷雾,5—7天1次,连续2—3次。庄稼的科学种植?????????
庄稼品种多了,你问的是那个?给你玉米和花生的技术。玉米播种季节来临时,为提高播种质量,为后期丰收打好坚实的基础,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的工作:
一、选好品种:科学选择好种植品种,种子是高产的基础,应结合当地种植习惯和气候特点选择好种植品种。如地力肥沃及高水肥地块可选择丰产性突出的浚单22、秀青73-1、蠡玉35等品种,种植密度控制在 3800~4500株;旱薄地及中低肥力地块和盐碱地宜选择适应性广的郑单958、高优一号等品种,种植密度掌握在4300~4800株。
二、种子处理:
1、选种: 将秕粒、破碎粒、蛀粒、病粒、杂粒、草子等去除,同时将种子分成大、中、小不同等级播种。
2、哂种: 选择晴朗天气,将种子薄薄地摊在晒场上,经常翻动,使之受热均匀。连续晒种2—3天。
3、浸种:
⑴凉水浸种:将种子浸入清水中12—24小时,时间不易过长,以防种子内营养物外流。
⑵温汤浸种:一般用“两开一凉”的温水,温度55—57℃,浸泡种子6—10小时。
⑶磷酸二氢钾浸种:磷酸二氢钾是一种含磷、钾的速效性复合肥。用300—500倍液,浸种8—10小时,能使幼苗叶色加深,苗壮根旺,抗逆性强,在地力较差的地块尤为明显。
4、药剂拌种: 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可用杀虫剂+新高脂膜500倍液拌种,防病虫害,提高发芽率。
三、适时足墒下种:
旱地,遇雨趁墒抢种;水浇地,先行播种,再浇水。
四、掌握好播种深度和播量:
播种深度以4—5厘米为宜,每穴播种量2—3粒。
五、合理密植:
500公斤以上的高产田种植密度应接近品种介绍上适宜种植密度的上限(即不能超过最大密度),300公斤以下的低产田应略高于下限(即不低于最低密度),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
花生 选地整地:土壤条件对花生的产量影响很大。一般认为:良好的花生田,土壤必须具备耕作层深厚、结荚层疏松、肥力较高等基本条件。深耕和增施有机肥深耕可加深活土层,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储水、保肥能力,促进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为花生根系的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播种:首先用新高脂膜拌衣剂拌种,驱避地下病虫害,隔离病毒感染。然后适时下种。
科学施肥:花生耐瘠能力较强,施用少量肥料可获得相当产量。但靠剥削地理的生产是不对的。各地高产经验证明,要迅速提高单产,增施肥料,科学施肥是基本措施之一。1幼苗期施促花王3号能把植物营养生长机能转化成生殖机能,抑制主梢狂长,促进花芽分化,多开花、多坐果、防落果,促发育等方面多有良好的效果。2开花结荚期喷施地果壮蒂灵,使地下果营养运输导管变粗,提高地果膨大活力,果面光滑,果型健壮。
中耕赔土:通过中耕疏松表土除净杂草,并进行小培土,可缩短果针和表面的距离,为下针和结荚创造松软的土壤条件,以提高结荚率和饱果率。
病虫害管理:花生常见的病害有茎腐病、根腐病、叶斑病、锈病等。花生主要的虫害有蚜虫、地老虎和蛴螬。轮换使用多种针对性药物,以免抗药性的产生。建议在针对性药剂中添加新高脂膜,增强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