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树木常见的枝干病害主要有腐烂病、肿瘤病、流脂流胶病、丛枝病等。腐烂后的皮呈乱麻状,容易剥离,多烂到木质部,输导组织被破坏,造成枝干死亡。病菌主要侵害主干、主枝的皮层,也侵害侧枝与小枝,症状表现为溃疡型和枝枯型,以溃疡型为主。以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普遍发生。刮后涂抹1~2次杀菌剂保护伤口和防止病疤复发。适时环剥,防止病源物随树体水分运输。作物发病后最常见的坏死是病斑。
园林树木有哪些枝干病害?
园林树木常见的枝干病害主要有腐烂病、肿瘤病、流脂流胶病、丛枝病等。这类病害虽不如叶部病多,但为害极大。幼苗、幼树及成年树枝条受害后常常导致枝枯;主干发病往往造成全株枯死。
(一)腐烂病
主要发生在树干及枝条上,发病初期病斑呈红褐色水渍状,皮层组织腐烂变软,病部常流出黄褐色汁液,病皮极易剥离;随着为害加重,皮层组织糟烂、松软、红褐色、有酒糟味。腐烂后的皮呈乱麻状,容易剥离,多烂到木质部,输导组织被破坏,造成枝干死亡。引起腐烂病的真菌往往是弱寄生菌,它们寄生在植物体上,当寄主树势衰弱,抗病力降低,或某种原因造成伤口时,才会导致寄主发病。
1.主要种类
(1)苹果腐烂病
俗称烂皮病,主要为害苹果,也可为害梨、桃、樱桃、海棠、梅等树木,还可为害果实。是毁灭性病害,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等产区发生普遍。病菌主要侵害主干、主枝的皮层,也侵害侧枝与小枝,症状表现为溃疡型和枝枯型,以溃疡型为主。
(2)杨树腐烂病
又称杨树烂皮病,是杨树上的一种重要病害,可造成行道树或防护林大面积死亡。以东北、华北、西北等地区普遍发生。除了为害杨属各树种外,还可为害柳树、榆树、槭树、木槿、花椒、接骨木等。此病多发生在主干和枝条上,症状有腐烂和枯梢两种。
(3)国槐腐烂病
又称国槐溃疡病,寄主有国槐和龙爪槐,发生于河北、河南、江苏等地,由镰刀菌和小穴壳菌引起,病害发生严重时,能引起幼苗和幼树枯死及大树枯枝。
2.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多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树体营养水平和抗病能力,入冬前树干涂白,幼树加强越冬保护,预防冻害发生。
(2)大苗移栽时,避免伤根、剪枝过重,并应及时浇水保墒,增强抗病能力。
(3)结合冬季修剪及时剪除病枝、枯枝,清除残桩集中烧毁,以减少病源菌源。
(4)及时刮治病斑,早春结合刮老翘皮,及时刮除病斑,刮病斑时应将韧皮部和木质部变色部分刮净,并刮掉病斑边缘以外0.5cm的健皮。刮后涂抹1~2次杀菌剂保护伤口和防止病疤复发。药剂可选用9281水剂2~3倍液、苹腐速克灵2~3倍液、菌立灭1~5倍液、雷奇果树康3~5倍液。使用这些药剂可不用刮皮,在病斑上间隔1cm纵划数刀深达木质部,然后涂药,半月后再涂1次,连用2~3次即可。
(5)落叶后和萌芽前喷药防治,可用苹腐速克灵100~150倍液,果康宝100~150倍液,9281水剂100倍液,雷奇果树康200~350倍液。喷洒时注意将直径3cm以上枝干全部均匀喷洒。
(6)防治其他病虫害,如叶螨、透翅蛾、吉丁虫、蚜虫等,以增强树势,减少腐烂病发生。
(7)对主干、主枝上的较大病斑,应及早进行桥接,以促进恢复树势。
(二)枝枯病
为害发育枝和结果枝,也可为害主干、主枝,造成枝梢衰弱或枯死。为害后期枝干上的表皮多出现纵向裂缝。枝枯病菌为弱寄生菌,易侵染弱树、弱枝,而树势旺盛、管理好的植株发病较轻。
1.主要种类
(1)月季枝枯病
是月季的常见病害之一,发生于枝干部位,大多引起顶梢部干枯,严重时枯死枝可达2/3,甚至整株死亡。
(2)核桃枝枯病
为害核桃、核桃楸、山核桃、枫杨等的枝干,造成枯枝和枯干。
2.防治方法
(1)结合修剪,剪去有病枯枝及其他的伤断枝,并集中烧毁。修剪的伤口可用1∶1∶15的波尔多液浆涂抹。
(2)加强栽培管理,增施肥水,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
(3)药剂防治,休眠期喷2~3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生长期喷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
(三)丛枝病
由植物菌原体和难养木质部寄生菌引起,大多可引起系统侵染,症状为枝叶丛生,节间缩短,叶片变小,花变枝叶,根蘖大量萌发,最初表现为局部症状,逐渐从局部扩展到全株。
1.主要种类
(1)枣疯病
为害枣及酸枣,为系统性侵染病害,受害植株地上和地下均可表现症状,主要表现为枝叶丛生和花器返祖等畸形变化,可造成死枝、死树,是枣树毁灭性病害。枣疯病可通过嫁接,分株繁殖传播,也可由传播媒介昆虫即绿头菱纹叶蝉、中国拟菱纹叶蝉和红闪小叶蝉传播。
(2)柿疯病
为害柿树,是系统侵染病害,是河北、山西、河南3省太行山区柿树的严重病害。病树枝条向上直立生长,粗大,节间长,冬春季枝条大量枯死,然后由枝条基部隐芽再抽生“鸡爪枝”。
(3)泡桐丛枝病
又称扫帚病、疯病,在我国分布广。主要表现为枝叶丛生,花器变形,与枣疯病相似。
2.防治方法
(1)培育无病苗木。
(2)清除病株,砍除病枝,苗圃中发现病苗应立即拔除。适时环剥,防止病源物随树体水分运输。
(3)消灭传毒昆虫,防虫治病。
(4)加强管理,复壮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
(四)桃流胶病
除桃外,碧桃、梅花、樱花、李、杏等树木上也常有发生。为害主干及主枝。病斑多以皮孔为中心,初呈水泡状,后呈溃疡状病斑,严重时枝条枯死,叶黄早落,甚至全树枯死。病树遍体流胶,初柔软、半透明、色淡,后期变褐色、晶莹的胶块。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合理修剪,保持水分供求平衡,提高树体抗病能力。
(2)选择土壤质地疏松,不太黏重,酸碱适合,排水良好处栽植。
(3)休眠期清扫园内落叶、杂草、残病枝、僵果,并集中烧毁,同时刮除流胶,刮净后,在刮后的病斑上纵横刻割,并均匀涂抹80%抗菌剂402乳油100倍液,或843康复剂原液。
(4)萌芽前树体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从4月中下旬开始,喷0.5波美度石硫合剂,每隔15~20天喷1次,连喷3次,同时流胶发生初期在病斑处纵割几刀,挤出汁液,涂刷石硫合剂原液。
植物病害的种类有哪些
作物病害的常见病状归纳起来有五大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1)变色作物患病后局部或全株失去正常的绿色。如叶绿素受抑制或破坏,出现褪绿和黄化;花青素形成过盛,叶片变红或紫红,呈现红叶;有的叶片黄绿相间,呈现花叶等。
(2)坏死作物的细胞组织或器官受到破坏而死亡。作物发病后最常见的坏死是病斑。病斑可以发生在作物的根、茎、果实等多个部位。有褐斑、黑斑、灰斑、白斑、紫斑等,以褐斑较多。形状有圆形、椭圆形、梭形、多角形及不规则形等。
(3)腐烂作物病组织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水分流出而腐烂。如根腐、茎腐、果腐和穗腐等。
(4)萎蔫作物全部枝叶或部分枝叶出现失水状态而凋萎下垂。可分为生理性萎蔫和病理性萎蔫。生理性萎蔫是由于土壤中缺水或高温时过分的蒸腾作用,而使植物叶片、顶部嫩茎失去膨压而表现萎垂,若及时供水,植株可以恢复正常;病理性萎蔫是指植物的根或茎的维管束组织受病原物侵害,大量菌体堵塞导管或产生毒素,阻碍和影响水分输送,引起叶片凋萎、枯黄,造成黄萎、枯萎,或植物迅速萎蔫而叶片仍呈绿色的称为青枯,这种萎蔫大多不能恢复,甚至导致植物死亡。
(5)畸形作物病组织或细胞生长受阻或过度增生而造成形态异常。常见的有:全株节间缩短、分蘖增多,病株比健株矮小,称矮缩,如水稻普通矮缩病等;作物病株比健株生长得特别细长,称徒长,如水稻恶苗病等;局部病组织细胞发育不平衡,常见于叶面上高低不平的,称皱缩;作物根、茎或叶片上形成突起的增生组织,称疣肿,如玉米疣黑粉病等。
南方植物常见病虫害有哪些
白粉病、霜霉病、炭疽病、叶枯病、软腐病、青霉病、这些是各种植物都会得得。水稻的就有稻瘟病、斑叶病、细菌性条斑病、纹枯病等等 害虫有蟋蟀、蝗虫、蚱蜢、蝉、叶蝉、各种金龟子、龙眼鸡、荔枝蝽、各种凤蝶、灰蝶,粉蝶、弄蝶 好多的,上面的只有分类到科,到种的话有跟多。我学的就是这个专业,需要更具体详细的话可以问我蔬菜土传病害种类有哪些?
展开全部蔬菜病虫害种类很多,根据病害的病原菌可分为浸染性病害和非浸染性病害(生理病害)。土传病害基本上属浸染性病害,但也有部分是由土壤障碍因子引起的非浸染性生理病害。土传病害主要有各种蔬菜苗期的猝倒病、立枯病;瓜、果、豆类蔬菜的枯萎病;茄子等的黄萎病;茄果类蔬菜的青枯病;黄瓜、芹菜、木耳菜的根结线虫病;大白菜等的软腐病;芦笋的茎枯病等。这些病害除了猝倒病和立枯病主要在幼苗期发生外,大部分苗期发生不明显,一般由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开花结果)时开始发生,直至生长后期,其受浸染后寄主在体内潜伏期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