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的三农政策(中央一号文件下发 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农问题是指什么
三农”问题是指农村、农业、农民这三大问题。其独立地描述是指在广大乡村区域,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身份为农民的生存状态的改善、产业发展以及社会进步问题。备受关注的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文件”)于2月19日发布。
在今天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等对文件进行解读。
2019中央一号文件是自2004年起连续第16个聚焦“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提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韩长赋表示,到2020年,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党对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我们必须完成的硬任务。所以,今年的一号文件对“三农”工作是围绕这些硬任务作重点部署的。
具体有哪些硬任务?韩长赋介绍,一是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大的硬任务,是重中之重、急中之急。这一任务包括要重点解决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存在的薄弱环节,加大“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力度。减少和防止贫困人口返贫,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衔接。
第二个硬任务是抓好粮食生产。韩长赋指出,“这始终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头等大事和首要任务,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也是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种不确定风险增加的压舱石。”文件强调,要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就是稳面积、稳产量、稳政策,提出要稳定扶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5亿亩,粮食产量保持稳定。要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的特殊保护制度,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另外,也提出到2020年确保完成建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的任务。
第三个硬任务则是增加农民收入。韩长赋介绍,到2020年,农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硬指标。农民收入已经连续九年增幅快于城镇居民收入,今明两年要保持农民增收好的势头。
农民问题
农民的问题必然要涉及到素质问题,例如科技文化,思想法律,卫生健康等等一系列相关问题。而如今我国农民面临的是大部分农民群体接受教育程度低,所掌握的文化知识水平无法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在农村,农民的小农意识蔓延,对于义务以及集体意识觉悟不高,弱化了国家观念。并且卫生健康素质普遍较低,在农村农民的发病率较高,健康意识以及状况较差。
三农问题是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的问题,但令人欣慰的是,国家正积极努力的改善,以及提高现有的方式手段,三农问题的改观也指日可待。
中央一号文件下发 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做好2020年“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必须持续加力,确保脱贫攻坚战圆满收官,确保农村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每经记者张蕊每经编辑陈旭
2月5日,新华社受权发布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并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等五个方面提出了推进工作的意见。
文件指出,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党中央认为,完成上述两大目标任务,脱贫攻坚最后堡垒必须攻克,全面小康“三农”领域突出短板必须补上。
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杨建国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整体来看,今年一号文件最突出的特点是强调要做好脱贫攻坚和全面小康、乡村振兴的衔接。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是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可以让农民摆脱绝对贫困,使农村站在新起点上,也使乡村振兴能够全面迈入下一阶段。
脱贫必须攻克最后的两大堡垒
202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放在了首要位置,要求全面完成脱贫任务。那么脱贫攻坚还有哪些堡垒要攻克?
中央农办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就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答记者问时表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是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韩长赋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全党全社会总动员。截至2019年底,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500多万,平均每年减贫1300万人以上,770个贫困县已经或拟摘帽退出,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创造了我国减贫史上的最好成绩。
“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还有一些最后的堡垒必须攻克。”韩长赋说,这些堡垒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个是深度贫困地区,这些地区自然条件较差、基础条件薄弱、发展滞后、公共服务不足,是多年想啃没啃下来的硬骨头。必须集中力量进行强力帮扶,确保如期脱贫。
另一个是特殊贫困群体,也就是老弱病残等困难群体,对这类缺乏劳动能力的群体,要通过统筹各类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在杨建国看来,接续推进脱贫减贫工作是今年一号文件的一大新亮点。脱贫工作重心转向解决相对贫困,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并纳入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安排,成为衔接期工作一个新的重点方向。
补上“三农”领域八大短板
文件明确列出了全面小康“三农”领域需要补上的突出短板,包括加大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村供水保障水平、扎实搞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等八方面。
此外,文件还指出,要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发展富民乡村产业。其中包括支持各地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各具特色的农业全产业链,形成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办好农村“双创”基地。
与此同时,要重点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订单农业、入股分红、托管服务等方式,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有效开发农村市场,扩大电子商务进农村覆盖面等。
杨建国表示,文件继续强调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性,强调将小农户融入农业产业链,并且进一步强化现代农业产业园等载体平台等作用,重视农村电商等数字乡村建设对衔接期的意义。
“这些内容其实都指向了一点: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期,乡村产业工作的核心主题,正在由产业扶贫向产业振兴转换。”他说,对于地方而言,谁能更快更精准地探索出可持续的、行之有效的方法,谁就能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这个历史性的衔接期,获得先发优势。